-
2015小麦行情半年盘点 收购价同比略增
2015/7/23 8:32:3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2015小麦半年盘点小麦收购高潮已过,细数半年以来,与小麦有关的各类行情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追根究底,主要原因仍然是主导粮价的政策方面。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2015小麦半年盘点
小麦收购高潮已过,细数半年以来,与小麦有关的各类行情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追根究底,主要原因仍然是主导粮价的政策方面。2015年小麦托市收购依然是小麦主产区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具体执行方案以2015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市斤1.18元,具体质量标准按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执行。
由于政府“背书”的存在,小麦托市收购价连续多年上涨,不断推高市场价格,由此导致种粮农民形成一种“旱涝保收”的心理依赖和习惯认知。今年小麦托市价首次同比持平,表明了政府要降低种粮主体对政策依赖的期望,也是将市场定价机制逐步引入主粮的第一步。
生产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冬小麦产量1.15亿吨,比2013年增产404.5万吨,增长3.5%。
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夏粮产量数据,预计小麦产量2310亿斤,同比增加0.4%,继续保持增产。在种植面积略减的基础上,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政策力度大、气候好、灾害轻。政策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技术支持等方面大力支持;小麦主产区在小麦各个生长阶段光照、温度、降水匹配度较好,出苗、返青、拔节、灌浆等关键生长期无异常灾害;局部地区发生阶段性天气灾害,总体来说受灾情况较轻。
小麦虽然再次丰收,但是国家收储方面进展缓慢,收购价格指数同比略增。部分主产区小麦质量受到天气影响,质量低于预期,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7月10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353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56万吨,托市收购期可能会延长至10月份并扩大范围。
收储进展缓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家库存高企,去库存压力较大。6月份是小麦交易活跃期,交易价格同比略增,托市收购启动范围同比缩小。预计2015年度小麦消费量在1.11亿吨,结余量约在7000万吨,占今年总产量60%左右。创历史记录的库存导致供需宽松局面继续维持,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加,库存消费比大幅上涨。
总体来说,小麦保持了高产稳产的局面,价格仍会以稳为主。各方因素综合导致库存消费比居高不下,供应格局宽松。考虑到进口小麦低价冲击,本年度质量不及预期,国内市场需求不振,分析认为小麦及其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加工情况
2015年上半年在小麦库存高企、交易价格稳中略降的背景下,面粉加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产能过剩以及需求疲软的冲击下,国内制粉企业压力较大,亏损成为常态。需求低迷、销售缓慢导致企业面粉、麸皮阶段性库存增加,开机率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6月份,豆粕1605价格持续下跌,麸皮价格同时下行。6月中旬以后随美豆预期产量降低,豆粕价格回调,麸皮短期反弹,但由于新麦大量上市,价格走低,反弹空间受限。6月下旬山东地区麸皮价格在0.48-0.5元/斤之间,河南地区在0.5-0.54元/斤之间。对于麸皮来说,养殖业需求的放大、传导效应仍需要一定时间,适逢面粉消费淡季、高粱进口大幅增加,麸皮需求与利润的短期提振效应并不明显。
预计在维持现有状态下,麸皮价格上涨对制粉企业属于利好。但养殖业需求还未充分挖掘,利润有限,企业开机率不会因此大规模提升。预计未来半年内,除节日(国庆)提振因素以外,小麦、麸皮、面粉市场将维持低迷运行状态。在10月份以后,加工情况将随气温下降、消费淡季结束、养殖业回暖而好转。
期货从2014年10月郑麦1601开始长期下跌,2015年1月中旬隔空跳涨,之后一直处于高位震荡运行。进入5月中下旬之后,正值小麦收割收储、集中上市、交易活跃期,期货不跌反涨。这种情况与多数年份不同,而2013年类似。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小麦受政策影响较大,期货交易更易受到资本影响,与小麦基本面的关联度并不特别强烈,其波动规律也难以把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