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奶业2020年将进入第二个黄金高峰期
2016/1/8 8:58: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最近有言论认为中国不适合养牛,我们来谈谈中国到底适不适合养牛。首先就是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而且可用的耕地有限,适合养牛的地方也不多,因此中国是否适合养牛
最近有言论认为中国不适合养牛,我们来谈谈中国到底适不适合养牛。首先就是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而且可用的耕地有限,适合养牛的地方也不多,因此有很多人认为国内不适合养牛。
这两年我们的养殖成本非常高,也就造成奶价非常高。而国际的平均奶价比我们要低大概30~40%,新西兰奶价更低。这样的言论下,再加上中国的土地、空气和水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不适合养牛。
但是,我认为,我们中国是非常适合养牛的。从历史上来看,我们2004年之前,中国原奶的平均价格比世界平均价格要低。04年到08年的时候,中国原奶的价格与国际平均价格相当。08年之后,中国的原奶的价格才开始涨起来。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养殖规模比较少(小),我们以散养为主。因此,成本比较低。08年之后,我们中国转向了规模化养殖。与此同时,世界粮食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由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且整体以规模化、大型规模化养殖为主,中型规模化养殖以小区模式为主。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养殖成本非常高,原因是我们配套的整个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在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的整个配套体系下还不够完善。
中国的养殖成本可以降下来
目前,我们的养殖成本比较高,但实际上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养殖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
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整个的配套的产业体系,包括牧草的种植,包括防疫,包括整个上游产业链的管理等方面的搭建都能够极大地降低我们的养殖成本。
另一方面,中国的奶牛养殖处在一个跟国际全面接轨的发展阶段。从资源的这种优势比较来看,中国人多地少,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不具有跟国际奶牛养殖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我们的整个产业体系的完善(搭建起来),我们认为中国的这种奶牛养殖在世界具有比较的竞争优势,换句话来说,中国奶牛养殖的成本和价格我们可以跟欧洲相当。
当前,在政府特别高层还有一些专家,包括一些企业那里,认为中国的奶牛养殖不具有国际竞争性,因此我们未来依靠进口来解决国内的这个需求问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刚才已经解释过,我们的养殖,长期来看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度过这几年产业转型调整的一个发展阶段。当前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我们配套的这个产业体系搭建,特别是如何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来推动整个牧草种植的发展;第二,就是实现土地流转,推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升和整个种植、养殖成本的降低;第三,我们的整个系统化的这种发展如何进一步成熟。
我们知道,这些年我们培养了大批的牧场管理人才,这为我们牧场的管理和管理成本的降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工作用了多少年的时间呢?我们大概用了5~7年的时间,我们知道第一个规模化牧场现代牧业发展至今,实际上为中国培育了很多的牧场管理人员。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机构、企业,包括雀巢正在做牧场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公益工作,这为我们整个牧场管理在未来降低成本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中国现在大型牧场用的苜蓿草主要是依靠进口,而且主要是从美国进口,大概三千多块钱一吨,国产的苜蓿草大概两千多块钱一吨。我们知道,我们的牧草种植成本或者说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生鲜乳的价格。如果我们的牧草,特别是苜蓿草能降到两千块以下,那么我们整个生鲜乳的价格就能降低一块钱,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原来的这个价格跟国际特别是跟欧盟相比,就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另外,我想跟大家讲讲关于中国的土地、水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代价。我们从欧洲、美国,包括日韩都看到了这么一个发展历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必将伴随着污染,而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空气、水、土地的污染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同样,消费者这种意识问题也是有历史阶段性的,将随着我们的整个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得到改变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未来的中国奶牛养殖,第一从成本上来说,我们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是由于我们当前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刚才说了,04年我们比国际低,08以后我们比国际高,原因是我们当前奶牛养殖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当转型完成以后,我们具备比较竞争优势。那么第二个,从消费者角度或者说我们自己的信心来看,我们认为环境以及信心,它是一个历史阶段问题,随着未来我们的环境好转,我相信我们的整个消费信心会得到恢复,我们中国奶牛养殖业必将会跻身于世界先进乳业发展之林。
全球奶业与中国奶业的发展状况
大家知道,这两年我们奶牛养殖业经历了非常惨痛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三大问题,第一,国际市场跟我们国内市场的快速接轨,国际奶业与中国奶业快速接轨带来的压力;第二就是我们的产品成本,我们生鲜乳的成本和价格远高于国际,这样的一个压力;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消费者对本土奶制品信任缺失的压力,那么这三个压力是我们当前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2015年世界范围生鲜乳的产量大概是五亿七千万吨!五亿七千万吨!比2014年增长大概2.5%,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
在过去的五到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乳品消费的主要市场,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中东、南非、南美洲、俄罗斯等等。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美元的贬值,造成了新兴经济体国家先出现了通货膨胀,随后出现了滞涨,到今天为止出现了严重的通缩问题,这就造成了居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在这些国家里,乳品的消费水平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降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这些国家和地区乳品的进口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甚至下降。
2014年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乳制品进口量约是193万吨。2015年,我们预测整个进口量大概在180万吨,整个乳品的进口量明显下降。那么从国内情况来看的话,国内整个产量也出现了下降,我们看到的是按照统计局的统计,鲜乳的量是增长的,同比增长大概3~5%,但是奶粉的产量是下降的,大概幅度下降了60~70%。这个数据还没有公布出来,但是我们认为大概下降那么多。
那么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库存高企,2014年底的时候,我们判断国内大型企业的奶粉库存大概40~50万吨。那么经历了一年,今年到明年初奶粉的库存大概还有20~30万吨。这里包括伊利、蒙牛、哇哈哈、旺旺等等企业,还有一些非乳品的食品企业仍存在一部分库存。
那么库存的情况较2015年初有所缓解,有所下降。但是整个市场的库存量仍然偏大。2015年底,企业的成品库存呈现一个高企的态势。特别是常温的UHT奶库存量偏大。
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中国居民消费出现了下降。实际上当前中国也是存在通货紧缩的问题,那么从产品角度来看的话,这几年中国乳品消费量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14年以后,这些地区的消费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造成了今年整个乳品的消费量表现疲软,企业库存高企。
那么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以成品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产品越来越多,今年的进口奶超过了40万吨,预计明年能达到60万吨;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超过14万吨,明年预计也超过20万吨。这种成品的进口进一步瓜分国内(乳品)的消费市场。
还有就是这些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最严重的就是2011年,中国出现了皮革奶事件和蒙牛的M1事件,直接让国内的很多消费者转向了植物蛋白饮料,一部分消费者转向了进口奶,所以说进口奶从2011年以后快速增长。那么2011年以后,还有一个产品快速增长,那就是植物蛋白饮料,大家都知道六个核桃,包括露露。在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的消费者对奶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是营养品,是一种礼品消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由于2014、2015年国内整个乳品消费的下滑,造成了第一就是我们整个生鲜乳的使用大幅下降;第二就是2013年奶荒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使得奶粉替代了奶作为主要原料,这又进一步加剧生鲜乳的使用量下滑。
从2011年以后,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其实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发展阶段,总体表现为散户和小规模养殖退出市场,而规模化快速发展。但是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速度不如小规模养殖和散户退出的速度快,所以造成了2013年奶荒。2013年奶荒后,2014年企业由于使用了奶粉作为原料替代了生鲜乳,就造成了国内生鲜乳整体销售不畅。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就造成了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局面。
12年、13年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小规模养殖退出市场,表现为很多小区这种模式的养殖户退出市场。而14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是一些比较重点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在退出市场。
进口奶粉对国内的冲击,实际上更多的是在2013年奶荒之后。那么另外一层,由于国际奶粉的价格比国内要低很多,很多企业使用了这样的原料,为了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造成了当前的这种形势。但是,11年以后到15年,中国整个规模化养殖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从整体养殖比例来看,11~15年,我们奶牛养殖存栏总量和生鲜乳产量总量是呈下降趋势的。
从11年到今年,整个消费量的增长我们认为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刚才说了这些年中国消费量的增长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以下地区,但是这种增长比较缓慢,幅度也比较小。在14年以后随着三公消费,随着礼品消费等等的抑制,随着收入水平下降,居民自己消费购买意愿下降,所以在14、15年消费量下降是比较明显的。
而11年以后进口原料和进口产品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挤占,这个比例越来越高,到14年的时候,我们打包原料粉进口量高达一百万吨级,极大地挤占国内的整个生鲜乳的市场,从而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
生鲜乳价格将会上涨,国内幅度不会太大
我们认为今年,也就是2016年国际整个供求关系将在下半年出现一次调整,表现为产能调整。那么2016年下半年估计生鲜乳价格将开始反弹。到2017年国际生鲜乳价格变现为上涨,主要是由于供应调整比较明显。我们看到新西兰2015年到2016年奶季整个产量会下降5%,至少下降5%,欧洲在15年七八月份已经开始调整产能,美国产能也在快速调整。
但是从消费端来看,由于世界经济整体不好,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造成了整个需求的增长仍然疲软,因此我们预计国际的生鲜乳的价格上涨呈现出一个平稳上升态势,不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强劲的反弹大幅增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5年益生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下一篇:中国乳企投资澳洲奶粉厂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