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两会有关食品建议的关键词
2016/3/9 8:59:5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3月3日,由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提案》,将目光锁定到了食品与农业领域,由此正式拉开2016年全国两会“谏言”的序幕。伴随全国两会的深入开展3月3日,由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提案》,将目光锁定到了食品与农业领域,由此正式拉开2016年全国两会“谏言”的序幕。
伴随全国两会的深入开展,“新型农业”、“供给侧改革”、“普惠金融”、“互联网+农业”等等,不仅是一系列政府文件中的指导性用语,更成了食品界代表、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他们从食品产业的上游出发,从金融支持、大数据指导、开放农产品价格等方面,呼吁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养殖户利益;他们从企业和行业的切身感受入手,希冀减轻企业负重,提高食品的竞争力,在进口食品的冲击下能站得一席之地。
2016年两会,这些有关食品建议中的关键词,正在勾勒出整个食品产业的未来走势。
关注焦点1 乳业
普惠金融与扶持确保奶农利益
横跨种植、养殖、生产三链条的乳品行业向来是两会期间食品领域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从伊利在乳业上下游实施普惠金融的实践出发,建议龙头企业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包括养殖户在内的“三农”提供融资支持。
而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在今年两会上率先代表中国乳品行业发声,呼吁国家建立系统政策来保证农民利益,保护国内奶源基地。可以看到,今年乳业代表、委员的建议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产业上游及源头,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民族乳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普惠金融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由于金融具有天然的风险属性,而农业产业链普惠金融收益难以覆盖风险,建议推出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政府基金+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新型农业普惠金融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包括乳业上游养殖户在内的“三农”打造内生性融资动脉。此外,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缓释产业链普惠金融的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
关键词 “奶剩”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
国内“奶剩”现象频出,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我国养殖业成本较高,导致企业转到境外进口原料;二是加入WTO后,本土企业的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进;三是企业和奶农的紧密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奶农缺少规则意识。因此,不能只靠企业去保证奶农的利益,收购成本太高,会导致企业过度负担,盈利整体萎缩,完整的产业链需要系统的政策来保证。中国人的“奶瓶子”不能让外国人拿着,解决奶源基地的保护问题,这需要中国的产业化拉动,保证农民、奶农利益,同时要调节进口的乳制品。
关注焦点2 农业
传统农业亟须借力突围
在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现代农业、信息化农业等关键词不断被提出,让农业这个传统板块成为重中之重。来自食品工业、农业行业的两会代表们也就其所关注的农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热点建议。
关键词三农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针对“三农问题”的根源性,一是应将“普惠制”的补贴方式改为精准补贴,向真正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重点解决那些农民无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问题。二是要通过以工代赈,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是必须通过放开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尽量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大数据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通过数据平台来调控农业生产,并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促进农业高效有序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将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因此应率先开放农业部门的自有数据,开发农业大数据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