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17/8/18 10:00:0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石油钻采设备的国际竞争格局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指用于对陆地和海洋的石油、天然气等开采所需的专用设备的制造。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石油钻采,但只有20多个国家能够制造石油钻采设备,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和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一、石油钻采设备的国际竞争格局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指用于对陆地和海洋的石油、天然气等开采所需的专用设备的制造。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石油钻采,但只有20多个国家能够制造石油钻采设备,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和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的竞争能力较强,能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的石油(天然气)勘采所需要的成套石油钻采设备产品。
就陆地钻机而言,国际美国和中国石油机械公司是市场的主导,同时还存在德国、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的小型制造企业,美国石油钻机的年声场能力在400—500台左右,产品出口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包括原苏联的其他成员国)石油钻机年产量在200台左右,主要供应国内使用;罗马尼亚的石油机械制造历史较短,和我国基本相同,但发展很快,能够年产系列化的陆地和海洋石油钻机100多台,除自用外,还想20多个国家出口,石油机械成为罗马尼亚的主要支柱产业。我国石油钻机制造晚于才有历史,起步也晚于国外钻机制造业,但经过多年发展,产能迅速扩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年产钻机能力200台左右,约占世界的1/3,现在我国钻机制造水平已经领先于俄罗斯,与欧美先进厂家水平相当,但成本低20—30%左右。
宏华集团是世界第二大、国内最大的陆地钻机生产企业,主要市场在俄罗斯、北美和中东地区;宝鸡石油机械是国内第二大陆地钻机制造企业;德国Bentec公司是Abbot Group PLC的下属,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的Nov是世界最大的钻机和钻采设备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全球石油钻采设备承包商;除本图文本土,在加拿大、阿联酋、挪威、荷兰和中国等地设立制造企业,Nov在钻机设备上占有绝对垄断份额。
二、石油钻采设备的国内竞争格局
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充分,国资、民营、外资各种主体均可参与竞争,并且随着石油钻采设备的全球采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大力开拓,民营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我国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充分,国资、民营、外资各种主体均可参与竞争,并且随着石油钻采设备的全球采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大力开拓,民营石油钻采设备电控自动化系统方案提供商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石油钻采设备的技术竞争分析
1.常规钻井装备的现状
(1)钻机形成系列,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根据GB1806—86《钻机型式与基本参数》形成的钻机系列包括了钻深从1500m 至 6000m 的钻机,基本满足了国内钻井需要。但这种钻机系列存在基本参数与国外钻机不相符合的问题。国外钻机的钻深是按照φ73~127mm(~5 英寸)钻杆尺寸给出的,国标则是统一按φ127mm 钻杆标称钻深。现在各厂家已经仿照国外规定标明钻深,国标也将作出相应修改。
(2)主要部件基本适应国际市场需要
国产钻机部件,特别是按照引进技术生产的钻机部件,已能基本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的“石油钻机部件可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15~20 年差距” 。这里所谓的差距,主要是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性能与国外新产品的差距。
(3)配套部件或零件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①机械传动钻机国际上钻深3000m 以浅的钻机主要是机械传动钻机。为了简化传动,采用柴油机加阿里森传动箱结构。国产高速柴油机和阿里森传动箱等技术较复杂的产品的综合技术性能较差,尚未达到先进水平。
②电驱动钻机国产电驱动钻机已经开始由 AC-SCR-DC 驱动向 AC 变频驱动过渡。但目前国产电气设备不论产品规格或者产品质量,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③传动件国产盘式离合器和气胎式离合器大都是由主机厂根据配套需要生产,并无专业化厂家,以致产品规格品种不全,产品质量很难适应钻井机械高速重载的工作条件。其他如链条、传动胶带、橡胶件,气动件、液压件以及轴承等产品质量,也还不能适应钻机恶劣工作条件的要求,工作寿命短。
④钻井液净化系统钻井液净化系统的主要部件,我国都有产品。但是质量差,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
4)产品可靠性差
产品可靠性差主要表现在基础件制造质量差和有的厂家不重视产品质量。
(5)钻机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钻机国产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是配套件的生产缺乏应有的组织,已如前述;二是缺乏一种实用和完整的产品目录。
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钻采设备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互相渗透,或者技术联合,各自有所侧重。提供一体化的技术设备服务。全球排名第一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商美国国民油井公司可以根据某个油田区块的地质状况提供一体化的技术及装备服务,并提供石油钻井队的设备和物资的供应、运输服务。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用户企业出于专业化的有效管理和降低人工成本,将包含装备、仪器和工具在内的技术服务整体或部分承包出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市场化的石油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明显市场机会。
总的来看,近几年我国石油钻井装备主要呈现出以下这些趋势。
首先,形式更趋于多样化。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对钻井装备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钻井装备向着多样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要研制出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能满足不同钻井工况、不同钻井工艺、不同井深和不同井型要求的专业化特种钻机。
其次,技术更趋于先进化。通过交流变频、液压驱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交叉结合,并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钻井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显示出了更大的优越性。
同时,设计更趋于人性化。新型钻井装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环保、安全等要求,设计更精细,最大程度地采用遥控设备,通过钻机的自动化设计,尽量避免人工作业和高空作业。
石油钻井装备的发展也对配套装备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为适应钻井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遥控的要求,还应同步加快研制适应现代钻井作业的机械化设备及配套仪器仪表、井口工具等,进一步提高钻井作业效率和钻机整体的自动化水平。
四、石油钻采设备企业的竞争格局
未来五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将会出现大的分化、重组和整合。首先,对于已经在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我国本土钻采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来巩固自身已有的市场份额,开拓高端市场份额,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将是这些企业的必由之路。其次,对于中小型钻采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和加大研发投入,那么在我国中低端石油钻采设备市场将出现恶劣的价格战现象,迫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转产、停业、淘汰出局。再次,对已在我国拥有一部分市场的外国石油钻采设备企业来说,会面临着我国本土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企业的激烈竞争。
由于油气生产流程具有环节多、技术复杂、个性化需求高等特点,在油气生产的各阶段均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市场及企业集群,在各阶段的细分领域也形成了不同的龙头企业,从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石油工业产业链。全球油气工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分工格局。
国际上,以 Exxon Mobil、BP、Shell 等为代表的石油开发企业一般只从事油田勘探投资、油田生产管理、原油集输、石油炼化和成品油销售,把与石油开采有关的绝大部分作业环节、油田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等业务外包给石油设备制造商和油田技术服务供应商,从而形成了国民油井等超大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和大量中小型设备制造商及服务提供商。我国从 1998 年开始推动三大石油集团“主辅分离”,众多为油气生产流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下属企业从三大石油集团分离出来,加之少数原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民营企业的兴起,逐步形成了今天油气钻采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油气设备领域,已形成了以国民油井、卡麦龙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全面的产品及服务体系。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全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钻采设备行业的分工正在逐步细化,大型综合性钻采设备企业逐渐将某些石油钻采环节的设备或部件交由其他厂商生产,从而专注于高端成套设备和核心部件的生产销售。同时,大量新兴的中小型钻采设备企业则由于发展历史、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原因,通常选择专注于某些环节的专用设备,在寻求某单一类型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突破后,进一步谋求高端化和成套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产业分工也出现了深化的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依托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良好的技术水平、配套生产优势和较高的产品性价比迅速抢占全球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目前,中国油气钻采装备从产能上是全球的制造大国,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凭借良好的工艺和技术水平,正在快速向前发展,并逐步获得了竞争的主动权,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石油钻采设备市场集中度分析
我国排名前十位的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企业分别是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胜利油田福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总机械厂、大港油田集团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青石油勘采局机械制造总厂、兰州兰是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这十家公司占我国石油钻采制造市场的34.6%。对比排名前五家的市场集中度我们可以发现,六至十名企业占我国石油钻采市场的份额并不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