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全球及中国种子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2017/9/28 15:47: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从行业市场化的时间来看,我国的种业较美国起步要晚。 美国种业自 1970 年起开始随着品种和专利保护法的完善而进入高速成长期。1970 年, 美国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对有性繁殖(如杂交等)的植物品种进行保护,使得杂交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从行业市场化的时间来看,我国的种业较美国起步要晚。 美国种业自 1970 年起开始随着品种和专利保护法的完善而进入高速成长期。1970 年, 美国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对有性繁殖(如杂交等)的植物品种进行保护,使得杂交育种得到的新品种能够最大程度获利,激发了企业自主育种的热情,育种主体开始由公立机构和高校向企业转变。
2015 年全球种业市场规模约 372.3 亿美金,近 10 年复合增速为 6.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种业自建国后直至 1980 年,均采取计划管制的模式,由政府向农民供种。自 1980年开始,政府逐渐取消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计划管制,而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仍由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自 2000 年《种子法》施行起,我国的种业才真正走向市场化,各类民营种子企业纷纷成立,外资种子公司也开始进入我国。因此,从时间维度上看, 2000 年的我国种业可粗略对应美国种业的 1970 年。
美国种业发展经历了 4 个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种业市场化至今仅有不到 20 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技术维度来看,我国种业以杂交技术为主, 尚未实现对转基因等新型生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目前全球种业普遍采用的育种技术分为杂交和转基因两大类。 杂交种子相比于普通种子来说,会因为杂交优势而展现出产量增加、抗逆性增强等优良性状, 并且杂交种子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影响大田表现,农民一般无法自己留种,而需要每年重新购买种子,所以杂交种子的商品化率非常高,可达到 100%。 与杂交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通过对外源基因的引入,赋予植物额外的性状表现(如抗虫、抗除草剂等),但是其对植物基因的变动更为精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育种。目前, 我国的大田作物中,仅有棉花实现了转基因品种的种植。国内种业市场的两大组成板块(玉米种子和水稻种子)仅依赖杂交技术实现性状改善和价值附加,大豆种子更是依赖常规自交育种,而未能如美国的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那样完成第二轮转基因技术革命。
我国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大田作物仅 4 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种业普遍采用的育种技术分为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两大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我国种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 自 2011 年我国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通过对注册资金等的限制提高种业市场准入门槛后,种子企业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截至 2016 年,全国种子企业的数量由 2010 年的 8700 家下降 46%至 4660家。但是, 无论是从行业龙头的销售规模还是市占率角度,我国种业相对国外种业而言仍然“小”而“散”。 2015 年, 国内种业的前 5 大种企销售额达 70.61 亿元, 远小于国际前 5 大种企 226.17 亿美金的销售规模。而国内前 5 大种企的市占率仅 11.46%,也远低于国际种业的 60.75%的水平。
我国种子企业的数量自 2011 年起大幅减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种业前 5 大种企的市占率仅 11.46%,远低于国际种业的 60.7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业链价值角度, 我国种业的定价权较低, 自种植端分得的利润较薄。 具体表现为:1) 种费比水平低。以玉米种子为例,我国的种费比(种子费用在总种植成本中的占比) 仅5.2%,远低于美国的 15.0%。 2) 种子费用的复合增速低。 在美国过去的十年内,玉米的种植总成本复合增速达 5.7%,仅种子费用(9.6%)、肥料费用(7.1%)和土地成本(6.7%)等少数几项的复合增速高于总成本增速。其中种子费用的复合增速最高,即美国玉米种植成本上升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种子企业获得。而在中国,中国玉米种植成本上升的大部分费用被农户(人工成本)和土地所有者(土地成本)获得,种子费用的十年复合增速仅 8.7%,低于种植总成本的增速(10.7%)。
与美国相比,我国种业自种植端分得的利润较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7年中国种子行业政策分析
- 下一篇:2017年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