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轮胎行业供给分析
2018/3/5 12:29:3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我国轮胎仍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 国内规模以上轮胎企业数量高达 600 余家,产能呈现“多而散”的现状。与美国轮胎企业年平均产量 440 万条/年、日本企业 430 万条/年相比,国内轮胎企业年均产量仅约 10一、我国轮胎仍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
国内规模以上轮胎企业数量高达 600 余家,产能呈现“多而散”的现状。与美国轮胎企业年平均产量 440 万条/年、日本企业 430 万条/年相比,国内轮胎企业年均产量仅约 100 万条/年。
二、四大因素促使行业供给“量”的改善
1、直接引发剂——出口“双反税”施压倒逼中小产能退出
中国轮胎产业接近一半依赖出口,而出口到美国的比例超过3成。近十年来,美国多次以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名义对中国轮胎出口设臵壁垒,高额的“双反”惩罚税率使得我国轮胎丧失了价格优势,轮胎出口量大幅下降,在美市场占有率已从 40%跌至20%。
美国对中国轮胎双反事件汇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对中国轮胎的“双反”又引发了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近年来中国已先后遭到澳大利亚、埃及等十几个国家发起的轮胎“双反”调查,其中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征收反倾销税。仅在 2015年 1 月至 12 月一年时间里,就有印度、巴西、欧盟、阿根廷、南非这 5 个国家或地区对我国轮胎发起“双反”调查。
2015 年我国轮胎行业因美国“双反”遭遇低谷。持续的双反压力,特别是 2014 公布的对我国半钢胎(PCR)征收高额的双反税,使得我国轮胎出口量于 2015 首现负增长,同比下降约 6.6%。特别是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从 2014 年后连续两年下降,2016 年全年出口量 6385万条,比 2014 年下降约 34%。国内众多低端同质的轮胎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危机。2015 年,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的 40 家轮胎企业中,31 家内资企业有 6 家亏损,亏损金额达 4.47 亿元,9 家外企企业有 2 家亏损,亏损额达 1.35 亿元,整体亏损面 20%。
中国新型充气橡胶轮胎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轮胎出口至各国的情况(万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智能化制造——缩短与国外品牌“质”的差距
目前国内市场份额上,乘用车轮胎中约 60%~70%为国外品牌占据,仅 3 成左右为国内轮胎品牌所有,并且国内轮胎品牌大部分集中在替换胎市场或者中低端车型的原配胎市场。当对比起国内轮胎品牌与国外轮胎品牌时,我们经常听到其实国内轮胎产品质量与国外轮胎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甚至有些国内轮胎质量比国外的还好。
国外的著名的轮胎品牌基本都有自己智能制造的高端技术。倍耐力的“Proficy iFIX”系统、普利司通的“CAIS”系统、米其林的“RFID”技术等等。
国外轮胎品牌智能制造技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相比于国外的机器人大范围应用于轮胎智能制造,国内还处于刚起步状态。但部分国内轮胎企业已经踏上轮胎智能制造的道路。
国内轮胎品牌智能制造介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轮胎企业要提高乘用车轮胎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是突破点,而智能制造技术是目前的不二法门。 随着国内轮胎企业智能制造浪潮的推进,乘用车轮胎市场中,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