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隔震行业发展概况及其未来前景分析
2018/3/5 12:30:1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 7 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 7 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 1/2;我国有 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7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 7 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 7 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 1/2;我国有 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及 7 度以上地区,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79%。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据统计,我国30 个省份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19 个省份发生过 7 级以上地震,12 个省份发生过 8 级地震。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带,长期饱受地震灾害的困扰。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 6 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 7 度和 8 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8.6%,加上 9 度区,占总面积的 84%,设防区面积之大,烈度之高,居全国首位。
另外,同等强度地震下,发展中国家由于抗震技术落后,其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在大地震中,发达国家的伤亡人数仅为发展中国家十分之一左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房屋建筑物大量采用隔震技术,从而提高了房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国内外重大地震死亡人数对比
国家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美国日本日本地震2008 年汶川地震2003 年伊朗巴姆地震2005 年巴基斯坦地震1989 年美国加州洛马普里埃塔地震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震级8.0 级8.6 级7.8 级7.1 级7.3 级9.0 级死亡人数6.9万人3.1万人3.9万人63人6500人1.6万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此,在我国研发和应用建筑隔震技术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重点关注橡胶隔震支座技术。由广州大学周福霖、华中科技大学唐家祥等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进行了橡胶隔震支座研制、隔震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橡胶支座产品性能检验、检测技术、施工技术等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的成套技术。
目前,建筑隔震技术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应用,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江苏、山西、北京、山东、宁夏、天津、海南、福建、内蒙、青海等省市已建成隔震建筑 3,000 多栋。鉴于建筑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以下分析减隔震在全国范围的应用情况。
根据统计情况,截至 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全国累计已建成隔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 2,662 栋、3,181 栋和 3,659 栋,全国累计已建成减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 174栋、270 栋和 432 栋,全国累计已建成减、隔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 2,836 栋、3,451 栋和 4,091 栋。其中,云南省由于减隔震技术发展起步较早,技术普及程度高,形成了研究、设计、产品制造相关成套技术,同时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使减隔震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云南省隔震房屋建筑数量分别占到全国 81.55%、74.90%和 67.85%,云南省减震房屋建筑数量分别占到全国 36.74%、29.57%和 35.55%,均为全国最高比例。云南省已成为国内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代表地区,对全国其他省份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减、隔震房屋建筑工程情况如下:(单位:栋)
地区累计已建成减震建筑累计已建成隔震建筑2016 年新开工减震建筑2016 年新开工隔震建筑减震建筑小计隔震建筑小计减震建筑占比(%))隔震建筑占比(%)北京114102140.310.32天津40901302.010.00上海0061610.930.02重庆0080801.240.00河北2301240.310.09山西73145404411318917.474.36内蒙古0100010.000.02黑龙江0000000.000.00吉林3000300.460.00辽宁220002203.400.00山东85434011941.702.17江苏27732029734.481.68安徽91201111.700.02浙江0002020.000.05福建0001010.000.02江西0000000.000.00河南0000000.000.00湖北8000801.240.00湖南00000000.000.00广东42183045186.960.41广西0000000.000.00海南12336918422.780.97云南1422.694882502302.94435.5567.85贵州0000000.000.00四川136001360.150.83西藏0100010.000.02陕西523015240.770.55甘肃123670119124861.8511.20宁夏0000000.000.00青海1100110.150.02新疆601954621110640616.389.36兵团0011110.150.02合计43236592156806474339100.00100.00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容量及增长趋势情况如下:(单位:栋)
项目累计已建成减震建筑增长率(% )占比(%)累计已建成隔震建筑增长率(% )占比(%)合计增长率(% )2014年末174-6.142662-93.862836-2015年末27055.177.823.18119.5092.18345121.692016年末43260.0010.56365915.0389.44409118.5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全国房屋减、隔震行业以隔震建筑为主,截至 2014 年末、2015 年末和 2016 年末,全国累计建成房屋隔震建筑占比分别为 93.86%、92.18%和 89.44%。最近三年,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容量有增长趋势,2015 年和 2016 年,全国累计已建成的减、隔震建筑分别增加了 21.69%和 18.55%。其中,2015 年,减震建筑增加了 55.17%,隔震建筑增加了 19.50%;2016 年,减震建筑增加了60.00%,隔震建筑增加了 15.03%。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于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未来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