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解“气荒”保障供应 专家呼吁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
2018/4/5 10:12:1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储气库工作量与天然气产业不匹配、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气荒”是个老话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储气库科技创新与产业储气库工作量与天然气产业不匹配、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气荒”是个老话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储气库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多位参会专家表示,要加快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片来源:互联网)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赵政璋介绍说,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地下储气库建设,1999年建成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调峰储气库。目前已建成地下储气库25座,天然气年调峰能力由5.2亿立方米接近100亿立方米。这极大地弥补了我国天然气工业产业链的空白,为调峰保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仍较为明显,全国冬夏季平均峰谷差达1.71。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储气库工作量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3%左右,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天然气产业不匹配,同国外12%的平均水平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推动了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30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55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比例将达10%以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马新华认为,尽快完善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已成为国家能源储备的重要课题。
调峰保供对储气库建设提出迫切需要,马新华说,季节用气波动大,一些地区冬季用气量是夏季的4-10倍;资源与市场距离远,气田在西部、市场在东部,管道长度超过4000千米;进口气量比例高,2017年天然气进口比例达39.5%。
“大规模天然气进口和非常规气产量需要更多的储气库。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开发成本高、单井产量低、稳产难度大;进口气受政治、极端天气、管道安全等影响,突发减供时有发生。这给稳定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储气库调峰保供的重要性越发突显。”他说。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世界各国储气规模与其天然气资源、管网完善程度、用户消费结构、进口依存度密切相关。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国家,越重视储气库的建设。
“储气库建设不足,夏季压产及冬季压减用户用气量,对上游生产及下游销售也会造成影响。”张玉清建议,加强“煤改气”工作与上游资源供应的规划衔接,确保新增用气需求的资源供应;制定上游企业联合保供预案,实现国产气、进口管道气与LNG接收站协同保障调配能力;加快推进我国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确保供气商、运营商和消费者各方利益合理化。
马新华表示,可结合我国天然气总体格局和储气库建设,形成西部天然气战略储备为主、中部天然气调峰枢纽、东部消费市场区域调峰中心的储气库调峰大格局。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要提升综合保供能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认为,储气库投资、建设与运营主体尚未实现归口统一管理,职责相对分散;天然气生产、运输、终端销售均有调峰责任义务,各方(油气公司、燃气企业、地方政府)承担职责尚需进一步落实。
邹才能建议,国家设立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储气库前期评价及建设工程,提升储气库建设速度;制定调峰气价,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提高各方建库积极性;进一步开放交易市场,实施库容、工作气量及调峰能力的灵活交易;推动国家、地方、企业共建储气库,确保调峰保供和战略储备的中长期目标实现。(李彤)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别私域运营烦恼!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线:AI侧边栏+数字员工+文案助手,效率飙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赋能文博游奇妙体验升级
- 重溯长征精神,尽展硬核实力——“爱玛行万里 京球助长征”活动圆满收官
- 工信部: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 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 轻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 旅游列车加密开行 激活文旅消费潜能
- 重塑数字创作边界,青瞳视觉联合索尼中国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维重建系统
- 新航道西安学校:深耕本地,托举学子的留学梦想
- 教育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 专场招聘提供岗位110多万个
- 今年前5个月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钢材消费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