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长情况及应收账款分析
2018/4/23 15:58:0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2017 年银行资产增速情况分析(一)银行业整体而言,资产增速放缓银行业整体来看,缩表趋势并不明显,但资产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商业银行资产同比增速回落,大型银行资产增速趋于稳定。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有史以来首次低于大型银行,从2016 年年一、2017 年银行资产增速情况分析
(一)银行业整体而言,资产增速放缓
银行业整体来看,缩表趋势并不明显,但资产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商业银行资产同比增速回落,大型银行资产增速趋于稳定。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有史以来首次低于大型银行,从2016 年年末的15.8%环比下降到3 季度10.58%。2017 年3 季度较2016 年年末,大行资产增速下降2%,但是3 季度已经开始企稳;而股份制和城商行资产增速持续回落,前者回落11%,后者回落8%,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降幅最大。而且3 季度,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有史以来,首次低于大型银行,股份制资产增速为7%,大型银行为9%。这可能是由于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和非标业务占比更高,受监管影响更大,从而导致资产同比增速低于大型银行。
(二)上市银行资产增长率明显下降
上市银行2016 年四季度以来资产增速明显下降,但截至2017 年三季度,增速已趋于稳定,无继续下降至资产负增长的趋势。
从同比增长率来看,上市银行总体同比增速从13.41%降至8.52%。其中,大行和农商行降幅较小,同比增速下降了2%-3%;股份行和城商行降幅较大,同比增速下降了10%。
从季度环比增长率来看,上市银行总体环比增速从3.36%降至0.82%。其中,股份行降幅最大,从5.45%降至0.09%,其中2017 年第一季度降幅最大,随后增长率稳定在接近于0 的水平;城商行2017 年第二季度资产增幅降至最低点0.41%,但三季度资产增长率回暖,上升至2.06%;大行2017 年二季度的增速大幅下降,从3.67%降至1.65%,三季度环比增速继续下降至1%;农商行和上市银行总体变化趋势类似,在2017 年二季度增速降至1.42%,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67%。
具体至每家银行来看,同比增长率下降,但仅有中信银行2017Q3 同比负增长;每季度的环比负增长的现象更为明显,7 家银行有明显的缩表行为。
五大行总资产无显著的下降趋势,仅建行在2017 年第二季度总资产略微下降0.01%,中行2017 年第三季度略微下降0.02%,资产扩张放缓。工行、农行和交行并未缩表。这可能是因为五大行同业业务、非标业务相对较少,受政策影响较小。
股份制银行的缩表意愿更为强烈,中信银行从2016 年第一季度以来,有4 个季度的总资产负增长,缩表力度最大;民生银行连续两个季度缩表,2017 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资产均为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18%和-0.95%;光大银行也连续两个季度缩表,缩表力度略逊于民生,分别下降-2.26%和-0.08%。
城商行中,上海银行缩表力度大 ,2017 年第二季度的总资产下降3.98%;其次是江苏银行,2017 年第二季度资产下降1.25%。农商行中,无锡银行2017 年第二季度总资产下降2.94%,张家港行2017 年第三季度总资产下降2.37%。
2016-2017 年上市银行资产季度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日期2016Q42017Q12017Q22017Q32016Q42017Q12017Q22017Q3工商银行8.68%8.83%8.46%8.96%2.08%3.18%2.45%0.98%建设银行14.25%13.33%9.78%7.58%2.26%3.49%-0.01%1.67%农业银行10.00%10.38%10.14%9.75%2.65%3.85%1.23%1.70%中国银行7.93%11.02%10.37%8.76%1.63%4.24%2.69%-0.02%交通银行17.44%17.95%12.25%10.43%3.85%3.93%2.26%0.06%兴业银行14.85%13.86%11.82%10.14%4.62%2.35%2.50%0.35%招商银行8.54%10.47%11.96%10.88%6.80%0.98%3.32%-0.49%浦发银行16.12%12.66%10.13%8.98%5.27%0.55%0.44%2.51%民生银行30.42%23.56%9.85%1.35%4.60%1.03%-3.18%-0.95%中信银行15.79%5.00%0.79%-0.08%7.03%-3.02%-1.75%-2.02%光大银行26.91%18.12%7.14%5.06%4.79%2.66%-2.26%-0.08%平安银行17.80%12.12%10.39%12.40%5.81%1.79%2.86%1.47%华夏银行16.61%14.54%7.67%7.57%3.63%1.82%1.00%0.94%北京银行14.71%14.14%13.58%11.38%3.60%2.75%2.98%1.61%上海银行21.13%16.62%5.77%6.61%6.33%1.54%-3.98%2.84%江苏银行23.87%29.99%20.22%11.17%2.26%9.43%-1.25%0.60%南京银行32.16%16.12%11.58%11.87%3.98%5.51%0.92%1.04%宁波银行23.53%12.94%12.57%13.77%5.65%3.91%2.06%1.55%杭州银行32.11%33.12%33.02%25.80%13.61%2.75%1.87%5.79%贵阳银行56.28%58.00%45.37%32.27%13.73%5.41%5.55%4.52%常熟银行19.79%19.35%14.79%13.46%3.56%6.00%1.96%1.37%无锡银行7.92%11.40%6.61%9.11%4.46%4.09%-2.94%3.38%江阴银行15.04%10.91%9.64%3.93%0.81%0.25%0.36%2.48%张家港行9.50%7.98%12.19%9.25%2.98%1.60%6.95%-2.37%吴江银行13.85%10.57%8.72%12.30%4.49%1.49%2.55%3.2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6 年7 月以来,缩表力度较大的银行有7 家,分别是股份制银行中的民生、中信和光大,城商行中的上海和江苏,以及农商行中的无锡和张家港。中信银行缩表力度最大,4 期内有3 期降低了资产总量;其次是民生和光大,连续2 期降低资产总量;最后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有1 期总资产负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银行减少应收账款类投资和同业资产情况分析
(一)银行的资产类型
按照银行各项资产的类型和占比,将资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发放贷款和垫款、金融资产(除贷款和应收类)、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业资产和剩余的其他资产,并判断在2018 年的监管环境和经济环境下,会有怎样的增减变化。
(二)中信银行的近5 个季度的缩表情况
中信银行是上市银行中缩表的先驱,从2016 年四季度至2017 年三季度有3 个季度总资产负增长,主要由于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同业业务资产的减少。
中信银行总资产连续3 个季度环比下降,2017 年一季度环比下降幅度最大,有3.02%;2017 年第三季度资产总量降到最低,达55,370 亿元。从各类资产来看,发放贷款和垫款的数量最大,且每季度稳步增长;金融资产排名第二且稳步上升,2017 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9,417 亿元;应收款项类投资排名第三,降幅巨大,从2016年三季度的10,772 亿元下降至5,819 亿元,降幅达50%;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存款排名第四,稳中有降;同业业务占比第五,但波动幅度大;其他资产占比最低,且较为稳定。
中信银行各类资产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信银行各类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信银行总资产环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进一步分析中信银行总资产下降的缘由,主要是因为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同业业务资产的减少对总资产的减少。
1、应收款项类投资是导致2017 年二、三季度总资产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二季度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下降20.90%,导致总资产下降3.86%;三季度环比下降30.84%,导致总资产下降4.59%。
2、同业业务资产收缩是导致2017 年一季度总资产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二季度资产负增长的次要原因。一季度同业业务资产环比下降40.79%,导致总资产下降3.76%;二季度同业业务资产环比下降18.13%,导致总资产下降1.02%,是二季度总资产下降的次要原因。
中信银行各类资产的环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信银行各类资产对总资产变化率的贡献度 (贡献度=(某类资产本期-上期) /上期总资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其他上市银行的缩表方式
2016 年6 月以来,共有7 家银行、11 个缩表样本。其中中信银行有3 个季度缩表,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有2 个季度缩表,上海、江苏、无锡和张家港有1 个季度缩表。表5 计算了各类资产的变动对总资产变动的贡献度。
从缩表方式来看,基本为减持应收账款类投资和同业资产。同业业务、非标业务监管趋严,限制了业务的发展。有73%的样本采用降低应收款项类投资的方法,82%的样本采用降低同业业务资产的方法。通过金融资产来降低总资产的样本比例只有36%,但江苏银行在2017 年第二季度时,通过大幅减持金融资产(对总资产贡献度-5.18%),实现缩表目的。
银行在缩表时,仍然保证了利润率更高、更受政策鼓励的贷款业务增长,目的是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在总资产扩张受限的情况下,在资产配置时倾向于持有利润更高的资产,从而通过提高收益率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贷款的收益率比同业业务、债券等都要高,因此银行会增加对贷款的配置。
各类资产变动对总资产的贡献度(贡献度=(某类资产本期-上期)/上期总资产)
银行日期发放贷款及垫款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金融资产(除贷款和应收类)应收账款类投资同业业务总资产中信银行2017Q11.16%-0.58%-0.35%0.47%-3.76%-3.02%中信银行2017Q22.46%0.01%0.56%-3.86%-1.02%-1.75%中信银行2017Q31.25%-0.48%1.16%-4.59%0.64%-2.02%民生银行2017Q21.56%-0.48%0.09%-3.42%-1.12%-3.18%民生银行2017Q31.24%0.00%0.77%-3.10%-0.67%-0.95%光大银行2017Q21.62%-0.37%-1.98%-3.08%-0.42%-2.26%光大银行2017Q31.11%0.23%1.39%-0.58%-2.81%-0.08%上海银行2017Q20.57%0.03%-1.79%-1.86%-1.19%-3.98%江苏银行2017Q21.53%-0.50%-5.18%2.90%-1.03%-1.25%无锡银行2017Q20.74%0.11%1.04%-1.31%-5.91%-2.94%张家港行2017Q30.30%-0.47%0.43%0.04%-1.87%-2.3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银行业资产端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17 年以来,对银行考核监管愈发趋严,对资管业务、同业业务、流动性管理等方面频出重拳,银行的资产端和负债端均承受一定的压力。因此,银行资产增速放缓、部分银行缩表的原因为:其一,流动性考核趋严,鼓励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提高存款占比和贷款占比,减少对主动负债和非信贷资产的依赖;其二,同业业务、非标业务监管趋严,业务限制带来相关资产增速放缓或负增长;其三,加息预期下,资金成本上扬,资产端更多的配置高收益资产,减少对低收益资产的投资,以维持收益水平。
(一)MPA 考核和流动性新规引导银行增加贷款配置
首先,流动性监管趋严,流动性新规均引导银行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加大存贷款业务占比,以满足指标要求。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总体上鼓励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提高存款占比和贷款占比,减少对主动负债和非信贷资产的依赖;在负债端多寻找存款为主的中长期负债,减少对同业拆入、同业存单、应付债券的依赖程度;在资产端,贷款>存放同业>买入返售>债券、股权等。新流动性管理办法下,鼓励银行更多配置信贷资产,要求银行调整资产端配置,以满足监管要求。
在新流动性指标要求下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面临调整资产端结构的压力更大。根据目前25 家上市银行流动性匹配率测算结果来看,流动性匹配率低于100%的银行未达标。交通银行、所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以及股份行中的常熟、江阴、张家港,未达标准,未来资产端调节压力较大,可能会增加贷款占比、降低金融资产占比。对于贷款总额度增长受限的银行,由于非信贷资产的减少,资产总量可能减少。
(二)银监会连续出台监管办法,直指整顿非标乱象和同业乱象
1、资管新规下,预计非标资产规模下降。
资管新规统一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标准,尤其强调控制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目前银行理财的期限普遍在1年以内,而非标资产往往是跨年度的“类信贷”业务,短的期限为3-5 年,长的可以达10 年。因此预计未来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的规模会下降,但由于非标业务期限较长,因此短时间大幅下降的情况难以出现。非标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在应收款项类资产,应收款项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的银行,受资管新规影响较大。股份制银行中的兴业银行应收/总资产为30.4%,城商行中的南京银行应收/总资产为21.58%、贵阳银行应收/总资产为22.45%,应收款项类投资远高于同行业,面临较大的减少应收款项类投资压力。
2、同业监管下,预计同业资产规模下降。
2017 年以来,银监会针对同业业务出台多项政策,监管思路是去杠杆、去通道、防风险。在严格的监管下,银行的同业业务面临收缩压力。2017 年6 月以来,各家银行已受监管影响逐渐降低同业资产占比。截至2017年9 月30 日,只有部分银行同业业务资产占比较高,未来面临减持压力。杭州银行同业业务资产/总资产的比例超过10%,交通、平安和北京同业业务资产占比9%,未来需进一步降低同业资产比重。
(三)资金成本上升,促使资产结构调整
从负债端来看,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其中吸收存款成本最低,同业负债的成本较高,发行债券成本最高。2018 年,由于对于央行加息的预期,吸收存款和发行债券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同业存单在市场上调和发行监管趋严的政策叠加下,同业负债的成本也将上行。由于资金成本的上升,为维持盈利水平,银行将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更多配置高利润业务。
1、资金成本上升,低收益资产投资减少同业业务收益较低,资产端减持。同业资产有期限短、风险低、收益低的特点,当资金成本上升时,可能导致收益和成本的倒挂。因此,在预计到未来利率走高、负债成本上升的前提下,银行会提前调整资产端结构,减少低收益的同业业务。从2017 年二季度数据来看,上市银行的同业收益率位于2.16%至4%之间,低于贷款收益率。
进一步分析,交通、兴业、浦发、民生、宁波、无锡和张家港的同业业务净利润率小于0.5%,同业业务收益率较低。其中,交通和民生的同业业务,不仅收益率低,且同业资产持有比例还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将减少对同业资产的投资。交通银行同业收益率与综合成本率之差只有0.28%,但同业资产却占了总资产的9.57%;民生银行同业收益率与综合成本率之差为0.26%,但同业资产却占了总资产的5.33%。2018 年一旦央行加息,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上升,交通和民生面临较大的减少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压力,否则将面临同业业务收益低于成本的情况。
2017 年银行同业资产收益率和同业资产占比散点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贷款占比持续上,以高收益率弥补资产增速放缓。在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上升,在总资产扩张受限的情况下,更多的回归贷款业务,以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总资产水平增速的下降,从而保持稳定的净利润水平,预计2018 年贷款占比将继续上升。
从2016 年四季度以来,银行总体的贷款同比增长率趋于稳定、略有下降,但各类银行的贷款同比增长率趋势不明,城商行上行、股份行下行、大行和农商行趋于平稳。然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在总资产扩张受限的情况下,更多的回归贷款业务,以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总资产水平增速的下降,从而保持稳定的净利润水平。
贷款的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贷款占总资产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2018 年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 年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资产端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缩表概率不大。
资产端结构调整是因为:银监会的流动性考核引导银行增加贷款配置、减少对金融资产投资,同业管理新规压缩同业市场业务、非标管理办法则限制了应收款项类投资业务的增长,且加息带来资金成本上升、银行资产端加大对高收益资产的配置。缩表概率不大是因为:
1、资管新规在短时间内难有重大影响,应收款项类投资不会短期内快速下降。因为非标资产往往是跨年度的“类信贷”业务,短的期限为3-5 年,长的可以达10 年。
2、同业业务资产在2017 年已大幅降低,多家银行已调整到位,仅剩杭州、交通、平安和北京同业业务资产占比超过9%。2018 年,银行大量减少同业业务的概率较低。
3、对部分银行而言,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同业业务资产也可能增加。资管新规之后,部分表外的资管业务可能移到表内,从而增加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业务收益较高且尚未达到同业业务量规定上限的银行,也会进一步增加同业业务资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