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工业机器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19/4/29 10:12:0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体现国家创新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制造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体现国家创新能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国家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我国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通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降低传统制造业的人力成本、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在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制造装备,在全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带动下,市场规模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自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消费国。
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已"万事俱备"
产业政策体系完善。为促进我国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突破,扩大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我国已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工业机器人纳入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方向,连续三年持续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产业政策,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产业链布局完整。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专业机器人园区60余家,涉足领域涵盖了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等各个环节,发展至今已成为了继日本、韩国之后全球第三个具备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的国家。
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激增,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突破14万台,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销售额达到62.3亿美元,继续蝉联全球第一的市场位置。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是长期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因素,但随国内主力厂商的加速布局,我国已在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突破。其中控制器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最小,以华中数控、沈阳新松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在硬件制造方面已实现突破,且部分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伺服电机得益于埃斯顿、广州数控、汇川技术等国内企业的加速布局,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配套能力。目前我国拥有具备较大规模的伺服大电机自主生产能力的品牌企业20余家。减速机属于技术壁垒最高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目前我国减速机企业主要集中在谐波减速机领域,受益于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住友重机等掌握核心技术的相关企业专利面临到期,其技术限制有所放松,因此,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国内厂商基于国外企业现有的理论研究,在谐波减速机方面取得显著突破。精密度更高的RV减速机基础工艺和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工艺层面的积累沉淀,是我国减速机突破的难点。目前中大力德、南通振康等厂商正在通过采购先进机床设备和检测设备提升工艺水平,经过数年摸索和沉淀也已初步研发完成试用产品,RV减速机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
资本支撑实力雄厚。2015年起我国机器人投融资开始步入快速车道,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机器人领域投融资次数超过100次,2018年机器人投融资依然火热,2018年上半年投融资次数达到63次,融资额约为120亿元。
同时,2018年11月我国正式确立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引导资本市场加大对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机器人作为"硬科技"的典型代表,虽现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的企业较少,但领域内存在大量高市值、高研发投入的"独角兽"企业,完全契合科创板支持方向,因此科创板的设立将机器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只欠东风"
整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发展有基础、有资源、有市场,只欠实战东风。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厂商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产品多以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协作机器人等高端领域与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国际主流厂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而导致在国内市场,国内厂商与外资厂商市场化竞争的能力不足。虽然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但从市场占比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所占份额仍然较低。然而高端市场与中低端市场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竞争冲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在中低端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成熟应用的条件,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工业领域,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性能和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国产机器人完全可以满足企业使用需求。因此,国内企业应以更加积极、包容的态度接纳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应用实战中助力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工艺的积累,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由中低端向高端领域渗透,最终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机会。(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刘壮)
转自:中国电子报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工笔精谨美图画,风起扬帆正当时
- 下一篇:VR产业迎政策东风 省市需因地制宜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大暑将至餐桌焕新味,鲁花高油酸花生油助攻夏日清爽美食
- 2025年广东省县域普通高中“托举行动”开班
- 夜市、夜游、“夜戏水”……缤纷“夜经济”激发夏日文旅新活力
- 研学游、亲子游,创新高!透过数据看各大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
- 四款萌系车型齐亮相,爱玛×黄油小熊发布会解锁“可爱”的N种可能
- 六大领域+三类群体+3000万人次 我国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 文化游、自驾游、出入境游……新场景新业态“解锁”暑期文旅消费新体验
- 国家能源局:7月16日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15亿千瓦
- 乘风破浪 春华秋实——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 7.08亿立方米!我国最大“地下气仓”加仓“蓄能” 织密国家能源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