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国内经济延续高斜率复苏存在资产负债表修复等阻力
2020/9/9 10:37:16 来源:新华财经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6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新冠疫情触发的全球经济迅速恶化是一次非典型经济衰退,我国经济快速复苏,但经济要延续高斜率复苏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6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新冠疫情触发的全球经济迅速恶化是一次非典型经济衰退,我国经济快速复苏,但经济要延续高斜率复苏也存在一定阻力,包括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时间、房地产金融化、地缘政治风险等。
张晓慧认为,首先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需要时间。此次疫情冲击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受损程度更高,当前政府的纾困政策着重在现金流方面,对受损严重的中小企业施以援手,疫情过后有效需求恢复缓慢,仍然会制约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速度。
第二,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倾向仍然存在。过去,中国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达到了70%-80%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行业。在疫情之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已经显现出过度繁荣的迹象。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房地产相关行业,造成了经济的扭曲,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十分显著。
张晓慧表示,从今年1-7月份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有很强的韧性,率先实现了3.4%的正增长。同时,深圳等热点城市的房价在疫情冲击下仍然出现了快速上涨并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这些既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也会扩大金融行业的风险敞口。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内需的恢复,尤其是对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中最具生产性的部分,以及制造业投资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地源政治风险上升。近年来全球化的步伐已经有所放缓,企业供应链从全球化转向更加本地化的趋势,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就有了苗头。贸易因素和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与中国“脱钩”的压力。
展望未来,张晓慧说,对中国经济而言,最大的红利是全方位和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稳步复苏对拉动就业增长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危机过后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得到升级,发展质量得到提高,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广泛和深度地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