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的生命力在于“新”
2020/10/13 11:28:15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农虽旧业,其命维新。以5年为一个周期,观察中国农业,更容易得出这一结论。近5年来,各地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3个重点,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坚农虽旧业,其命维新。以5年为一个周期,观察中国农业,更容易得出这一结论。近5年来,各地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3个重点,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坚持优产能、调结构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总体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所要求的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转型基础更坚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断增强,为现代农业提供不竭原动力。二是市场空间更广阔。人口数量继续增长,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潜力巨大,为农业发展增添了空间。三是创新驱动更有力。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展望“十四五”,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我国农业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增强三大动力,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型主体,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挖掘科技潜力、激发主体活力。当前,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要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两个方面,尽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和模式。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