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主要牛肉生产加工企业概况
2015/12/11 8:32: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受牛源供给的影响,考虑到长途运输活牛的安全风险和经济运输半径等因素,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选址与牛源地有较强的关联性。目前,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受牛源供给的影响,考虑到长途运输活牛的安全风险和经济运输半径等因素,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选址与牛源地有较强的关联性。目前,我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核心屠宰企业控制的现代化中高档价值加工链,他们拥有现代化设备、与农户签订供应合约、渠道按在超市销售或者建立专卖店铺的方式、遵循中高端消费市场要求加工生产,如吉林皓月、内蒙古科尔沁、大连雪龙、陕西秦宝、伊赛牛肉等。另一部分是小规模屠宰点或者屠宰场,大约承担了全国2/3的肉牛屠宰量。由于牛源短缺,中国肉牛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现象,据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规模屠宰厂中,中原产区开工率约为45%,而西北、东北地区分别为38%和33%,而西南地区相对落后,只有18%。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向规模化屠宰倾斜,但由于受限于地方保护主义,企业自觉度以及消费者的认知,规模化屠宰形成气候还需时日。
重点企业:由于中国牛肉生产加工行业刚起步,因初始资金需求较大,回收期较长,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较大,像猪肉肉制品加工企业如双汇、雨润等的龙头行业。根据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规模性正规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1.资金方面:起始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投资见效慢。一般来说,犊牛从出生到育肥成功一般需要2年半以上的时间(高档牛肉甚至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持续投入的综合成本会在2万元/头以上。而从第一代犊牛的购入到第二代肉牛的出栏,一般需要两代牛5年以上的投资周期。此外,肉牛科学化、规模化、精细化的屠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万吨级的肉牛屠宰基地,每年的屠宰数量在23,000头左右,即使按2万元/头的成本价采购,也需要千万级的流动资金。而厂房设备投入一般会在2,500万左右;2.技术壁垒。肉牛的品种,饲养管理技术和屠宰处理工艺决定了出栏牛的生长速度,净肉率,牛肉品质和食用口感等,从而决定了屠宰企业的利润率。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个体屠宰户和小型屠宰场逐渐减少,行业内逐渐产生了几家大型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但集中度依然十分低。
这些龙头企业相比中国13年近5,000万头的出栏量,若考虑到产能利用率,龙头企业所占比例极小,说明我们肉牛养殖屠宰行业还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这与美国前三大屠宰商占据67%的屠宰量集中度形成强烈对比(泰森24%,JBS22%,嘉吉19%)。
本文由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原创: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12/10/171710vb9n.shtml转载请保留本链接。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巴西欲与中国对话以利于大豆副产品出口
- 下一篇:华北猪价上扬 节前利好因素居多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