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主要原因分析
2016/8/17 10:48:1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为何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PSY 低,其次还有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的人工费高、环保费不断提高等。国内当前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人口红利消失具有不可逆转性,工资趋势性向上,养殖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为何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PSY 低,其次还有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的人工费高、环保费不断提高等。
国内当前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人口红利消失具有不可逆转性,工资趋势性向上,养殖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母猪繁育水平、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和料肉比。
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原因现状结果饲料成本高中美玉米价格相差几乎一倍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料肉比西方国家平均水平多0.2饲料转化率低PSY低目前仅17,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25仔猪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自动化饲喂水平远远落后人工成本高国际猪肉价格对比
国际猪肉价差
(1)饲料成本高
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饲料成本中约60%是玉米。中美玉米价格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源于政府的临储政策推升国内玉米价格,此外,美国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成本较低,一正一负造成价差目前高达830 元/吨,美国玉米价格几乎只有国内的一半,是造成养殖成本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对比
国内外玉米现货价差走势
(2)料肉比高
代表国际平均水平的育肥猪饲料转化率为2.6:1,而我国目前约为2.8:1(十三五规划到2020 年料肉比达到2.7:1),与发达国家相差并不明显。料肉比的差距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猪的品种,另外是饲料配方、饲养环境、饲养技术等其他因素。
猪种:丹麦系的猪种料肉比最低,我们常见的杜长大三元猪的祖先长白猪的育肥期料肉比可达到2.2:1,丹麦系的日增重也是最快的。值得骄傲的是温氏的四元猪也达到了2.4:1 的料肉比水平。
猪种与料肉比
猪种来源肥育期日增重肥育期料肉比长白猪丹麦1030g2.2:1大白猪丹麦、美国原种后裔960g2.3:1杜洛克台湾、美国原种后裔980g2.4:1杜长大三元商品肉猪1010g2.5:1育肥期日增重国际对比
育肥期料肉比国际对比
养殖技术:美国目前已经开始使用“断奶——育肥一栏到底”的二点式饲养模式,美国中西部的新建猪场均采用这种模式。我国仍以三点式饲养模式为主,将母猪、断奶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严格分开在三个独立的猪舍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二点式、三点式养殖技术对比
(3)PSY低
PSY成绩决定养殖效益。PSY越高,每头仔猪摊销的母猪成本越低,直接导致商品猪的成本下降。PSY的差异对于仔猪成本的影响较大,根据我们的测算,PSY=15与30可以造成仔猪成本相差122元/头,体现在生猪成本中约为1.2元/kg。
不同 PSY 下的仔猪成本测算
在PSY国际对比中,第一梯队(以丹麦为代表的无抗技术)完胜第二梯队(以美国为代表的有抗技术),而中国则远远落后。目前我国一头能繁母猪每年能够提供的存活仔猪数约为17头,国内高水平规模化养猪企业可以达到20-22头,而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5-28头,部分北美的农场甚至已经达到35头。
在美国的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中,能繁母猪存栏不断下降,但是生猪供给在短暂下滑后便开始重回增长通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PSY的增长。而本轮国内的“超长猪周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猪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的同时,能繁母猪存栏却持续下滑,且迟迟未见起色。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生猪供给在经历快速下滑后出现触底回升,届时产量的提高将更加依赖于PSY的提高,产业朝着更高效集约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产能快速扩张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猪肉产量5487万吨的数据计算,假设生猪出栏均重为110公斤,生猪屠宰率为75%,则全年需要屠宰生猪6.65亿头,若PSY达到十三五规划的19(至2020 年),则只需要3500 万头能繁母猪即可满足国内的猪肉需求,在2016 年7 月能繁母猪存栏3752 万头的基础上还可以再下降268 万头。
国内外平均PSY 对比
中美生猪养殖企业PSY 对比
美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
中国能繁母猪存栏与生猪出栏量走势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