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国管道运输投资分析及发展前景
2016/9/14 10:34:3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中国管道运输产业的投资潜力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管网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我国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形成由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陕京线、川气东送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一、中国管道运输产业的投资潜力
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管网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我国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我国形成由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陕京线、川气东送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已经形成,并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哈、中俄、西部、石兰、惠银等原油管道构筑起区域性输油管网。以兰成渝、兰郑长等为代表的成品油管道,作为骨干输油管道,形成了“西油东送、北油南下”的格局。预计到2015 年末,我国将建成输油管道15 万公里。
随着我国管道运输业的不断建设、完善,防爆、防盗、防泄漏等管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13 年11 月青岛石油管道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国对油气输送管网安全监测的重视程度将得到极大提升。光纤预警技术可在油气管道运输中,对温度、压力、管线泄漏、储层结构健康等方面进行监测,作为《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之一,其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中国管道运输区域市场投资潜力
未来我国管道建设将以国内外两种资源为基础,以炼油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合理确定原油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送;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明确远景规划目标,又提出分阶段原油管道建设方案,合理进行总体规划。
成品油管道建设将结合资源流向,综合比较管道、铁路、水运、公路等运输方式的经济运输半径,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加快完善成品油管道建设;统筹考虑资源、管道和市场的一体化衔接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全国性成品油管道加速规划建设的同时,区域性成品油管道网将加快完善。
天然气管网的多气源供气格局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在局部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气源、多用户、统一管网”的供气格局。随着进口天然气项目的陆续实施和供气管网的建设,国内市场的气源将更加多元化。
三、中国管道运输业投资前景和风险
2015年既是中国管道运输规划“十二五”收官的重要里程碑,又是开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15年管道建设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管道运输“十三五”规划布局的参照基准。
1.资源和市场的新形势可能迫使“十二五”末年油气管道建设有较大调整,但“气管道加快建设、油管道平稳发展”的趋势不变。
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将新增油气管网总里程达7.34万千米,实际上“十二五”前4年建成投产管道约3.22万千米,与规划数之间的缺口为4.12万千米。目前我国管道建设能力约0.8万~1万千米/年,该缺口显然是2015年一年时间的努力无法填补的。即使考虑到在建即将建成的项目约1万千米,后期仍有至少2万多千米规划管道建设目标或建设时间需要进一步调整。因此,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成油气管网总里程约为4万~5万千米。
根据业界最新初步判断,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石油需求将保持2%~3%低速增长,成品油需求增速继续分化,汽油、柴油及煤油需求分别为1.12亿吨、1.71亿吨和0.2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7%、0.4%和8.8%。而国内成品油产量可达3.29亿吨,同比增长5.2%,成品油总体继续供大于求,资源将富余2080万吨,需要通过出口进行平衡。
天然气方面,据业界学者最新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仍维持较快增长。而天然气可供资源量将达到215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有望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3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页岩气、煤制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气进入规模化生产,产量均能突破45亿立方米;同时进口气继续快速增长,全年LNG和管道气总进口量有望达到6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2%,约占消费总量的32.5%。国内天然气总体预计供大于求,此外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进口气价格的影响将显现,预计2015年管道气和LNG进口价格将整体回落,但因国内气价可能下调,进口气价可能仍将倒挂,估计销售进口气的经济效益要经受极大挑战。
基于上述多方面因素考虑,2015年油气管道建设规划项目应适时继续进行优化和调整。由于天然气对于推动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发展生态高效经济、驱散“雾霾穹顶”有其他能源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受国家大量既定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天然气管道的发展势不可挡,从近期、长期看都需要大力快速建设和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节奏持续加快,炼化加工用原油和成品油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原油、成品油管道作为现代社会更加经济高效、更加节能减排的物流运输方式,仍需要稳步发展,不断推动建设。在目前各大成品油干线管道构架基本成型的情况下,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应是依托干线管道向下游市场进一步延伸支线管道。
2. 调峰气价等政策或可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4年12月4日就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工程建设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介绍,目前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严重滞后于管网和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国际上,一般储气能力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15%,而目前中国占比仅有约2%,尤其是大中城市普遍缺乏储气调峰和应急措施。这是当前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实为一大缺憾,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2015年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指出,“积极推行季节性差价、可中断气价政策”,“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要与用气企业平等协商确定具体结算价格,对承担调峰义务的企业,要推行可中断气价,体现价格折让”。此处表明,国家开始重视利用“调峰气价”政策手段,引导天然气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一步,在调峰气价的基础上,如果国家能从建设核准程序和税费政策上继续加以鼓励,适当提高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回报率,将极大提高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储气调峰设施的积极性,短期内能更有效地解决天然气调峰问题。
3. 随着全国油气管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管道安全改造和隐患治理工程将大量增加2014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要求加快隐患整治进度,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隐患整治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由于管道老化、规划不合理、法规标准欠缺、监管困难等问题,当前我国较早建设的油气管道进入事故易发期,事故率平均为3次/1000千米•年,远高于美国的0.5次和欧洲的0.25次。在近年排查出的29436处油气管道隐患中,被占压的有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的达9171处,交叉穿越的达8293处。
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11.7万千米,随着隐患治理的加速,近期我国油气管道隐患治理和改线工程将不断增加。仅中国石化一家就已投入40亿元、计划三年累计投入281.07亿元专门用于管道安全隐患治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