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2年我国儿童安全座椅市场需求主要推动因素分析
2016/10/16 10:41: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至2020年,中国婴童数量将持续提高随着80后和90后进入婚育高峰期,2012年开始中国迎来了第四次婴儿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生人口1640万人,比2012年“龙宝宝”生育潮还高出5万人左右1、至2020年,中国婴童数量将持续提高
随着80后和90后进入婚育高峰期,2012年开始中国迎来了第四次婴儿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生人口1640万人,比2012年“龙宝宝”生育潮还高出5万人左右,2014年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国总人口136782100.0其中:城镇7491654.77乡村6186645.23其中:男性7007951.2女性6670348.8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23957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58367.060周岁及以上21242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75510.1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3.8亿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达1.14亿人。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育龄妇女人数将维持在3.5亿人以上,生育旺盛期人数在1 .0亿人以上。
根据联合国测算,2010-2015年/2015-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 .34%/1.22%;出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2020年之后出生率将逐渐减速。与此对应,我国儿童人口正迎来黄金增长期。根据联合国测算,中国儿童人口增速在2012年由负转正,在2012-2020年期间持续正增长,到2020年儿童人口数景达到峰值2.61亿人。
2010-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人口数
资料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联合国对中国人口出生率测算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2008-2030年联合国对中国儿童人口数量测算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2、"4+2+1”的漏斗效应使得婴童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主体
随着城乡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增强的消费能力为市场繁荣提供了保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0.85万元提升至2014年的2.89万元。同时,我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有助于推动消费增速提升。
2005-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年度城市居民农村居民2005年847226222006年942229632007年1049332552008年1175935872009年1378641402010年1578147612011年1717551532012年2456579172013年2695588962014年288449892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深入,"4+2+1”成为城市家庭主导的家庭结构,一个孩子对应父母2人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4个老人,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4: 2:1的家庭结构形成了则富漏斗效应,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两代人的则富积累可以支配,财富漏斗放大了婴童的消费能力,成为婴童消费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婴童消费远远超过成人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和潜力。
4:2:1家庭结构的财富漏斗效应
资料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3、二胎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
目前全国全部省份已经开放“双独”家庭二胎生育政策,近20个省份取消了二胎生育间隔。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假设二胎政策落地后,60%的单独家庭愿意在未来五年内继续生育二胎,则我们估算每年二胎生育率将上升1个千分点。由于从政策宣布准许育龄家庭怀第二胎,到首轮第二胎婴儿出生需要近一年时间,预计新增人口产生的市场需求将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间呈现。预计届时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00-200万人,有助于拉升儿童产业市场规模扩容。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对生育率影响
资料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与一般消费品相比,国内婴童用品市场有着几个显著特征。一是中高端产品消费比例远高于一般消费品,缘于“给孩子买最好”的普遍消费理念;消费者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而更注重安全性、舒适性等产品特性。二是品牌效应、口碑效应更加明显,消费者会听取身边既往消费群体的建议。三是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可选婴童用品的渗透率出现快速提升;婴儿推车、汽车安全座椅、车模等产品都属于这一范畴。未来消费需求的升级将会为儿童耐用品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产品需求增长催化剂
资料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随之而来的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据交通安全机构统计显示,国内每年有1.85 万名14 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 倍,美国的2.6 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撞车事故中,未经约束的儿童受伤几率要高4 倍以上。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的研究显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使得婴儿潜在车祸伤亡率降低70%以上,对于1-4 岁的儿童死亡率降低54%以上,对于4-7 岁的儿童死亡率降低59%以上。但目前中国儿童安全座椅在轿车中的安装比例却不足两成,仅16.3%。在新华信组织的安全座椅使用率网络调查中,尽管大部分父母认为坐在儿童安全座椅是儿童最佳乘坐方式,但调查人群中实际上真正使用儿童安全椅的只有27.8%。
认为正确的儿童乘车方式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儿童乘坐汽车方式现状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调查显示,人们对儿童的乘车安全问题还是比较重视,多数人还是认可儿童安全椅的必要性,表示会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儿童安全椅。而其他表示不考虑购买安全椅的被访者表示其主因是孩子对安全椅的抵触情绪、安全椅的价格以及家长对儿童安全椅安全性的顾虑。
为自己的孩子购买安全座椅比例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不购买和使用安全座椅的原因
数据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欧美等国家已经相继出台儿童安全乘坐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家长为儿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40 个国家已出台相关法规,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强行要求使用儿童安全椅。
在中国,部分省份也已经将儿童乘车安全纳入立法范围,但尚没有儿童安全座椅的相关行业提出认证标准,也未对于安全椅未配备、使用不当的行为做出明确处罚规定。但随着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内儿童乘车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日趋严格,汽车安全座椅市场空间将彻底打开。
各国儿童乘车法规
地区法规澳洲早在1985 年就正式立法,规定儿童乘车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未满8 岁之孩童,未使用罚款166 澳币。美国未满4 岁或体重未达18kg 之孩童,未使用罚款100 美元。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如果汽车前座安装有双安全气囊,则必须把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后座上,违者会受到处罚。加拿大体重在18 公斤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较重的儿童,则需扣上安全带。瑞典从1982 年开始就制订了法规,对7 岁以下的儿童乘车,车上应备有保护儿童安全的装置。新西兰5 岁以下的孩童必须使用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5 岁至7 岁的孩童在车内也必需使用儿童束缚设备。德国未满12 岁且身高未满150cm 之孩童,未使用罚款80 马克。意大利未满10 岁之孩童均须使用。法国未满10 岁之孩童,除非例外否则均需乘坐后座,否则罚款250~1000 法郎。新加坡未满8 岁之孩童均须使用。日本未满6 岁之孩童均须使用。韩国未满6 岁之孩童均须使用。英国未满3 岁之孩童,未使用罚款20~500 英镑;3 岁以上未满14 岁而身高未满150cm 少年另有规定。资料来源:中经先略数据中心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