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2016/11/23 17:41: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08 年我国冷链物流概念开始兴起,2010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 年冷链物流迎来快速发展,2013 年稳中有进,2015 年很多行业处于增长低迷时期,而冷链物流行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蜕变过程,2016 年冷2008 年我国冷链物流概念开始兴起,2010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 年冷链物流迎来快速发展,2013 年稳中有进,2015 年很多行业处于增长低迷时期,而冷链物流行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蜕变过程,2016 年冷链迎来了全面景气,特别是生鲜电商的兴起,各大电商纷纷进入生鲜宅配,冷链物流投资明显加大。2015 年底以来,各大冷库冷藏设备制造商订单开始持续回暖,2016 年上半年,部分上游制冷设备生产商订单同比增幅在50%以上。资本市场上,四方冷链2016 年上半年上市以及浙江东日等进军冷链使得冷链物流受关注度显著提高。未来几年,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冷链物流行业的带动下,我们继续看好冷链物流行业的稳健增长。
我国冷链潜在空间巨大,2015 年我国冷链流通率平均为19%,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90%以上水平,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约为10%,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仅为30%,50%,65%;腐损率分别高达15%,8%,10%,大幅高于欧美日等国的整体约5%的水平,仅果蔬一项每年损失达1000 亿元以上。2015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1509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将达到4000 亿元,复合增速约21.5%。
冷链流通率对比
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一、消费能力和对食品安全重视度的不断提升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冷链发展历史经验,年人均收入达到4000 美元后,冷链消费能力和意愿都会大幅提升。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 年开始超过这一水平,冷链物流行业近年开始进入扩张期。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日渐高涨。食品腐烂变质往往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食品加工、物流、商贸等企业出于防范事故、提升企业形象等因素考虑也有增加冷链设备的动力。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约95%处于亏损状态,成本较高,其中物流成本约占5%、仓储成本占10%、管理成本占15%、损耗占8%、推广成本在10%以上,而客单价在100 元左右,毛利率不超过30%。贴钱为常态,尤其是区域生鲜电商成本更高。成本方面,首先直接影响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冷库的建设和合理规划。合理的冷库布局、冷库设施的完善和冷库使用率的提高都将对物流和仓储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易损耗的特点决定了较多的运营成本和投诉,因此企业对冷藏、冷冻、仓储和配送的设备要求就更高。预冷设备、食品加工设备、速冻设备、冷藏车和超市陈列柜等基础设备需求迫切。
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基础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城镇居民人均冷库保有量和冷藏车保有量是衡量国家冷链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01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冷库占有量约为0.116 立方米/人,而同期的世界最高水平荷兰为1.144 立方米/人,英美等发达国家均在0.3 立方米/人以上,我国冷库建设空间非常大。冷藏车保有量也是重要指标之一,2015 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突破9 万辆,同比增长18.4%,但仍大幅低于美国的25 万辆和日本的15 万辆,人均占有量则更低。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和基础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促使冷链设备将以高于整体行业增速的速度增长。
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监管规范不断升级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但是国家支持力度越来越强,政策和规范标准开始加速推出。2010 年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后,我国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冷链物流“十二五”规划,然而由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执行效果和作用有限。从2015 年以来,政策进入明显加码期,《新食品安全法》对上下游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冷链物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以及医疗器械冷链管理指南的出台预示着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逐步趋严,倒逼食品药品冷链设备加速布局。十三五规划亦将冷链物流列入重点支持行列。税收政策方面,2016 年6 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其中将山东、河南、重庆等10 个地区列为示范省市,对相关冷链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标准规范建设方面,国务院办公厅2016 年1 月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重点强调冷链农产品安全标准化工程和现代物流标准化工程,而我们预计酝酿已久的国家冷链物流强制标准将在不久面世,成为冷链行业重大催化剂,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近年来冷链物流部分相关政策
三、食品消费结构和习惯的变化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提高,生鲜电商的崛起
驱动年轻一代喜欢生鲜超市的模式逐渐超过传统的菜市场模式,对速冻食品和冷链宅配的接受度提升明显,此外反季节水果蔬菜消费量的提升都对冷链物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电商异军突起更是近年来的一大景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阵营是以天猫和京东为代表的大电商生鲜平台,第二阵营是以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为代表的B2C 垂直生鲜电商,第三阵营是以永辉超市为代表的传统超市O2O 生鲜电商。据统计,2015 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2 亿元,预计将在2017 年突破1400亿元。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四、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国内食品养殖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历史上分散程度高,尤其个体经营占比较重,但近年来,行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开始显现。规模经营企业对冷链物流设备的需求显著高于个体经营,对行业需求产生向上拉动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冷链物流行业在内在需求的推动和外在政策支持的拉动下,将在未来数年内保持较高增速。
五、冷链设备重点关注冷库和制冷系统设备
我国制冷设备逐年保持稳健增长,2014 年销售收入达2662 亿元,同比增值14.7%。其对政策刺激较为敏感,2010 年《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出台后,增速达32.8%,我们有理由相信2016 年开始随着政策的密集出台,制冷设备将重回高速发展轨道。2016 年以来的冷链设备订单回暖已经拉开序幕。
冷库是冷链设备的核心设备,其投资占整个冷链建设的大部分。2008 年-2014年我国冷库建设复合增长率约27%,2015 年达2779 万吨,同比增长9.1%,增速暂时减缓,但整体仍然稳健。我们预计冷库的更新改造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量,特别是生鲜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将使得冷库的需求量和改装需求量大增。目前国内大部分存量冷库控温效果差、安全问题较多,随着厂家对冷链运输质量要求的提高,未来新技术的冷库改造将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分布式仓储的发展也将带动中小型冷库的需求增长。从生鲜电商方面考虑,用于保鲜的冷藏库少,冷冻库较多,仓储型冷库多,而用于生鲜食品流通、中转、加工、配送的冷库类型很少,因此在生鲜电商的整体大环境带动下,我国冷库将面临增加更多用于水果蔬菜及其他保鲜型食品的保鲜冷库,及传统仓储型冷库向中转、冷链配送等功能型冷库转变。
我国制冷设备销售收入(单位:亿元)
我国冷库保有量(单位:万吨)
制冷压缩机是冷链的另外一个核心装备,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而以制冷压缩机为核心的整个制冷系统在冷链物流的投资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制冷系统由制冷主机、制冷风机、控制系统、管路与阀件系统等组成,其核心部件主要包括制冷压缩机、冷凝机组等。与制冷系统配套使用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目前国内主要使用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2013 年行业性的氨系统安全事故使得制冷剂以及制冷系统出现了行业更替现象。CO2 制冷系统和氟制冷剂并联机组、CO2/NH3 复叠制冷系统等新的更为安全的解决方案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改造工程订单量随着开始增加。能迅速应变的企业将迎来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