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物流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2016/11/23 17:41:4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驱动年轻一代喜欢生鲜超市的模式逐渐超过传统的菜市场模式,对速冻食品和冷链宅配的接受度提升明显,此外反季节水果蔬菜消费量的提升都对冷链物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电商异军突起更是近年来的一大景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驱动年轻一代喜欢生鲜超市的模式逐渐超过传统的菜市场模式,对速冻食品和冷链宅配的接受度提升明显,此外反季节水果蔬菜消费量的提升都对冷链物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电商异军突起更是近年来的一大景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阵营是以天猫和京东为代表的大电商生鲜平台,第二阵营是以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为代表的B2C 垂直生鲜电商,第三阵营是以永辉超市为代表的传统超市O2O 生鲜电商。据统计,2015 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2 亿元,预计将在2017 年突破1400亿元。
2016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份额
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截止至2015年底,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为162.6亿元,较2014年环比增长87%,伴随着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预测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74.2亿元,环比增长68.6%,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的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34.9亿元,环比增长58.6%。
2016-2017中国生鲜电商物流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预测
中国的生鲜消费市场仍将以线下为主,占据75%-85%的市场份额,生鲜品类在线上的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迅猛。上层中产和富裕消费者、新世代消费者、经验丰富的网购者为促进生鲜线上业务增长的三大消费力量。根据市场不同的消费动力以及供给面的可能发展,预计线上生鲜消费到2020年将占城镇生鲜总消费的15%-25%。
品控是生鲜电商的生存根本。产品在上架销售之前需制定一整套标准流程的审核机制,这些标准早于消费行为建立,存在于消费者不会涉及到的领域,即上游生产端和中游仓储物流环节。实行标准化是加强生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的根本举措。通过标准化生产缩小产品的差异性,扩大产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级的可复制性产品,才能实现电子商务的货源稳定。通过标准化仓储和冷链运输减小产品的损耗率。规模化对于生鲜产品的高速流转、成本均摊意义重大。
品牌化是实现高回购率和高溢价的重要手段。“褚橙”的成功发掘出了“情怀”对于生鲜产品的商业化价值。但是“情怀”捧场可以,长期消费是行不通的。但是品牌和IP的建立意味着品质保证和知名度的建立,是提高客户消费粘性和高溢价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国内水果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也是必要的。专业化则多体现在商业行为,售前沟通、送货速度、售后及时性等等,提高客户的消费体验,专业化是品牌建立最重要的一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