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越界索取权限 呼唤规范治理
2018/4/4 10:12:05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应用软件(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近8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App上的个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手机应用软件(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近8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App上的个人信息不安全。
(图片来源:互联网)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诸多具有形形色色功能的App在应用商店上架并被下载。不经意间,某些“越界索权”的App就会侵犯用户的合法权利,甚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专家指出,当前App市场的灰色地带亟待更加到位的规范和监管。
权限越界 利益症结犹存
今年1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要获取用户隐私权限。“为了省事儿,我经常会在使用某个App安装完毕后勾选‘信任此应用’选项,应用需要开启什么权限我都默认同意。”网民张晓晓表示。
北京市消协的调查问卷表明,41.16%的人在安装或使用手机App之前从来不看授权须知。“这种行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用户确实不了解应用权限对于个人隐私权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用户不提供权限,App就直接退出或自动停止服务,这时用户看授权须知也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益之举。”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
陈江表示,App的越界索权既可以“明目张胆”,也可能非常隐蔽。“授权后的具体操作可能与授权说明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允许使用摄像头’意味着App可以随时调用摄像头。”
业内人士认为,越界索权的行为来源于巨大的利益。“信息就是利润。这些App掌握用户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各种信息后,就能针对用户的特定情况制定更精准的营销方案。当然也不排除这些信息被充当他用的可能。”
专家分析,有些电信诈骗案件中,作案人或冒充领导、朋友,或拨打电话索要验证码,或以网购订单有问题为借口进行诈骗,很有可能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诈骗方案。
监管有方 事前事后并重
据统计,网络游戏、影音娱乐、生活购物和常用工具类App是越界获取权限较多的类型。而这些App正是人们平日使用最频繁的。
陈江认为,用户除了仔细阅读说明并根据需要选择授予App哪些权限,还应当树立风险意识。此外,管理部门要从源头上对过度索权的行为进行约束。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我国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应对个人信息可以使用的范围、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网络隐私侵权认定细则等作出明确规定。
朱巍表示,鉴于手机App管理的复杂性,除了事前管理,还应当注重事后救济。“App上线前的把关可以采用备案制,即App在应用商店备案,应用商店在国家有关部门备案。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的,由公安部门处理。一旦有人举报,有关部门就要立即介入,而且要做到有效追责。”朱巍说。
不过,陈江和朱巍都认为,监管App过度索权也应注意“度”。管理过死会影响移动应用的便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互联网企业的基础就是数据,如果管得太死可能没办法让数据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朱巍说。(蒋齐光)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