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所中学开学,师生跨越3000公里双向奔赴
2025/3/4 10:09:17 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住黄河源,君住长江尾,江河奔腾不息,承载深情厚谊……”新学期,悠扬的歌声回荡在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课堂上。这是上海援青音乐教师阚延俊的新学期第一课。 校歌的歌“我住黄河源,君住长江尾,江河奔腾不息,承载深情厚谊……”新学期,悠扬的歌声回荡在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课堂上。这是上海援青音乐教师阚延俊的新学期第一课。
校歌的歌词,就是这所学校双向奔赴的故事——
凌晨5点,迎着月光,穿过积雪的山路,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马可河乡的学生尕玛代东,乘车赶往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迎接新学期。800公里的山路,需要坐上一天车。
在上海,收好女儿送的画(全家福),给妻子一个大大的拥抱,阚延俊转身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宁市,开启他的新学期。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上海在青海省会西宁援建的学校,接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果洛学生。两地相隔近3000公里,上海选择在西宁建“飞地”学校,是因为这里教育资源更丰富,相对较低的海拔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每年开学,师生都是这样双向奔赴。
果洛地处黄河源头,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自治州之一,“上好学”是当地学子的愿望。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坚持15年接力教育援青,把“上好学”的希望带给牧区学子。
阚延俊是第五批援青教师,这个学期是他三年援青的最后一段时光。他今年离开家时,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问他:“爸爸,今年暑假你就回来了吧。”
“会吧……”阚延俊差点被自己的迟疑震惊到。临近援青结束,他脑子里经常蹦出一个想法——申请援青延期。
“这里太需要教师了,果洛州很多学校,音乐课或是语文老师在代,或是数学老师在代。”阚延俊记得一次到州上培训当地音乐教师,回到西宁后,州里老师经常问,小阚老师什么时候再来。
对优秀教师的渴望可以从每名孩子身上感受到。尕玛代东对记者说,他想考警校,将来当一名警察。在这里上学,这个愿望就可能实现。
这所学校建校以来,已累计招收1400多名果洛学子,目前在校学生800人。学校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线率约68%,突破果洛本科上线率长期低于20%的局面。
毗邻西宁的青海省海东市,另一所“飞地学校”——果洛海东中学正在加紧建设。“上好学”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也是每名孩子的希望。正是这份希望,让黄河源头与长江入海口连在一起。
开学,这所学校的主题是感恩这份双向奔赴。(汪伟 张龙 贾远琨 周心怡)
转自:新华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