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非金属矿丰富开发利用有待重视
2010/2/5 7:42:1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非金属矿丰富开发利用有待重视我国的非金属矿储量丰富,其中石墨、石膏、菱镁矿、重晶石、膨润土的储量居世界首位,萤石、滑石、硅灰石、温石棉、芒硝居世界第二位。由于非金属矿产品具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因而应用广泛。某些非金属矿通过深加工,可以具备许多特殊性能,部分用非金属矿生产的无机物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甚至可代替某些金属材料。
随着建材、化工、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微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产业的发展,对非金属矿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为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推动非金属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非金属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深加工产业还较为落后。是我国不具备深加工的实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将膨润土深加工成有机膨润土和活性白土的能力。之所以发生上述事件,是因为不少人对于非金属矿的开发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概念。一方面,小型矿山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从事深加工生产。一方面,多数资金雄厚的矿业投资者对于非金属矿不屑一顾,认为投资非金属矿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甚至一些采矿、选矿的专业工作者也有这种看法,导致我国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金属矿。
虽然我国的非金属矿开采量大,但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从具体产品来看,沸石和膨润土不仅可以制造缓(控)释肥料以控制水体面源污染,还可深加工成直接杀灭形成赤潮的藻类等。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膨润土主要还是粗加工用做球团矿或铸模粘结剂及钻探泥浆;沸石则主要用做水泥混合材料、混凝土添加剂和禽畜饲料。两者的深加工产品都不多。与沸石和膨润土类似的产品还有石灰石,其粗加工产品石灰每吨的售价仅数百元,而深加工产品过氧化钙其售价每吨高达上万元,另一深加工产品氢氧化钙每吨约5000元。
低出高进格局急需改变
近年来,国内的非金属产业发展较快,但许多非金属矿还处于低出高进状态,即低价出口原矿石或粗加工产品,高价进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资料显示,我国主要出口的非金属矿产品有45种之多,以鳞片天然石墨为例,出口FOB价为262.5美元/吨,进口CIF价为9032.55美元/吨,每吨相差30倍左右。同时,我国非金属矿山的数量虽多但规模偏小。统计显示,我国小型非金属矿有8万多家,占总数的92.28%,大、中型企业还不到8%。
五点建议支持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的重要非金属矿产品如石墨、石膏、滑石、高岭土、硅灰石、膨润土、菱镁矿、萤石、重晶石等产量稳步增长,基本可以满足传统产业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且深加工已经起步。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希廉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提高对开发非金属矿的认识,对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重视起来,引导资金较雄厚的矿业公司投资进行深加工开发。 二是像支持可再生能源那样在政策上对非金属矿深加工给予支持。目前对于金属矿、能源矿产与非金属矿的政策似乎很“公平”,如从2009年开始,将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增值税由13%恢复到17%,但这一政策调整没有考虑到大部分非金属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企业。
三是对小型非金属矿进行集约化整合。非金属矿山之所以小型矿山多,是由于许多矿床的储量大,易于露天开采,一个矿床甚至有几家乃至十几家企业在开发。
四是鉴于社会效益及投资巨大,对于具有重大环保价值的非金属矿应由国家投资开发。
五是将具有重大意义的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列入科技攻关计划。目前,防治沙漠化技术研究已建立了试点和示范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3G时代到来 手机电池市场群雄逐鹿
- 下一篇:汽车企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难题有待突破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直击AICon北京现场:硅基流动首发焕新品牌及国际站!
- “工业+文化”释放“新”魅力 工厂车间从幕后走向台前打开文旅消费新空间
- “好房产品力峰会暨数字化赋能创新大会”圆满落幕,聚焦产品力重构与成交效率提升
- 区域协同注入产业活水!“宁德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首站宁波成功举办
- 浙江景宁农户19天卖10万单!阿里陪跑计划让50岁“老姜头”变身电商新农人
- 酷特智能开启企业级应用市场新生态 企业智能体集群全面招商
- 军校上新 今年招生有何新变化?一文详解
- 山海共进 特创未来,2025 山特 T1 峰会成功召开
- “深海”力量!中国海油携手电科金仓完成核心系统全面国产化
- “校企协同育人”锻造毕业生“硬实力” 为学生铺设从校园直达企业就业“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