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消费量预测
2016/6/3 10:45:3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自 2011 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 年我国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55.16 万亿元,YOY+9.9%;今年 1-4 月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13.26 万亿元,YOY+10.5%,总体来讲固定资产投资企稳,下滑趋势得到遏制。自 2011 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 年我国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55.16 万亿元,YOY+9.9%;今年 1-4 月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13.26 万亿元,YOY+10.5%,总体来讲固定资产投资企稳,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5年仅基建投资维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制造业、农村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基建、地产、制造、农村投资 YOY+17.0%/1.0%/8.1%/-3.2%;2016 年年初至今,受去年去库存政策影响,房地产销售回暖,带动投资增速回升,基建投资增速继续提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年初至今地产、基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YOY+7.2%/19.7%/6.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是长期的,房地产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将难以回到 2006-08 和 2010-12 年 20%以上的增速,但短期内地产去库存政策和宏观经济稳增长要求将驱动需求复苏,因而年内基建需求有望较大提升,地产需求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可有短周期反弹。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我国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基建投资支撑需求
2015年全年销售面积 YOY+6.5%,2016 年年初至今销售面积 YOY+36.5%,去库存效果明显。销售端复苏促进地产商新开工意愿提升,2015 年全年新开工面积 YOY-14.0%,2016 年年初至今新开工面积 YOY+21.4%,呈现复苏状态。据了解,行业土地购置意愿仍在下滑,但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2015 年全年土地购置面积 YOY-31.7%,2016 年年初至今土地购置面积 YOY-6.5%。从历史经验上看,销售、开工和土地购置在周期上的确呈现明显的先后顺序,地产销售已呈现短周期恢复状态,地产投资低点相应将过,因而我们判断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需求年内有望企稳。
过去十年间地产销售景气周期往往可持续 12 个月左右。另一方面,参考房屋销售面积/待售面积指标发现,自 2009 年起我国房地产待售面积相对销售面积始终在增长,销售面积与待售面积比达到 1.79历史低值。本轮地产销售景气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期与2008-10 和 2012-13 年两次房地产景气周期不同,当时我国房地产处于高销售面积增速/高待售面积增速的状况,销售增长主要是房地产需求拉动的,而本轮景气主要是由于去库存政策,当前库存仍在高位,销售面积增速慢于待售面积。本轮地产销售主要是去库存政策拉动的,基于目前库存依然高企,判断地产行业仍将获得去库存政策推动,因而销售景气周期的长度有达到往年地产景气周期长度的可能, 但去库存未改变二三以下城市地产需求疲软的局势,所以地产回暖将是平稳增长,难见前两次的增长势头,总体而言年内家装产业链建材需求尚可维持。
我国销售、开工、土地购置面积依次回升
我国房屋商品房库存仍处高位(亿平米)
基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承担着托底的重任,2015 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约17.3%,2016 年 1-4 月基建增速快速拉升至 19.7%,尽管房地产有所回暖,政府对于稳增长的要求不会放缓,保守估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维持在19.5%以上,下边年数据运行迹相对平稳。
2006年至今基建、交运、水利投资同比增速
基建投资增速预测
2015年全年水泥产量YOY-5.2%,进入 2016 年水泥需求如期回升,1-4 月水泥累计产量 YOY+3.7%,其中 4 月水泥产量YOY+3.6%。一季度水泥需求提升受到基建稳增长和地产去库存两方面的作用,同时受益于年后开工水泥需求较高,一季度水泥产量增速一般高于全年,2006-15 年间 1-4 月水泥产量累计增速平均较全年增速高 0.60%。在 2006-15年 10 年间,1-4 月水泥产量占全年比例一般在 26.8%~27.5%之间,均值稳定在 27.1%左右。如果今年 1-4 月水泥产量占今年全年 27%,对应全年水泥产量增长 2.5%左右。
水泥产量增速回升
2006-15年我国各季节水泥产量平均占比
房地产、基建和农村投资增速变动对我国水泥产量的影响分别为 45%、30%和 25%,即房地产、基建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上升 1%,水泥产量平均增长 0.45%/0.30%/0.25%。假设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年内维持在 4.5%(15 年 1.0%,16 年至今 7.2%),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年内达到 19.5%(15 年 17.0%,16 年至今 19.7%),农村投资同比增速年内仍为-3.5%(15 年-3.2%) ,则16 年水泥需求年内可增长2.3%左右。
2016年水泥需求测算
2015年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元年,水泥需求同比首降 5.3%,这一现象既是水泥需求长期见顶的预兆,也有一定偶然性,随着今年年初地产回暖和今年基建稳增长要求提高,年内水泥需求恢复是大概率事件。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人均累计消费量已接近其人均水泥消费量达到峰值时的累计消费。之所以我国人均消费量高于世界人均消费峰值,一方面我国经历了罕有的高速增长,建设年限相对其他家短,平均每年水泥消费多;另一方面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粗放式发展,浪费较高。如果2016年需求如期增长,水泥长期消费不会出现断崖式回落,我国城市化进程仍有持续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仍可提供稳定需求。
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水泥消费峰值
当前我国水泥人均消费量
年初至今受节后开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P.O42.5 水泥价格均有提升,主要提价省份和城市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上海、济南、贵阳、西安、云南、合肥、南京等地水泥价格与 2015 年年初水泥价格高点相差不到 20 元。今年上半年华东、华南、西南主要经历了 2-3 轮大的调价,每次提价幅度在 20 元左右,如果下半年地产基建需求如期落地,同时区域行业自律较强,则下半年区域水泥价格有望超过去年高点,全年全国水泥均价可能达到去年水平。
年初至今华东、华南、西南地区水泥提价明显
华东地区水泥供需情况最好,2015 年利润占比达53%,在需求下行区间相对坚挺。区域供需一方面由于需求历年来相对较为稳定,地产基建需求持续,另一方面大型水泥企业集中,海螺水泥、南方水泥、红狮集团等骨干企业行业自律机制较为完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熟料产能 CR5达到 78%/78%/75%/58%,行业产能过剩 30%左右,龙头控制力较强。2014 年以来行业利润下降导致区域龙头企业对于利润诉求提升,有可能促使区域较大企业进一步协调。如果行业淡季价格下跌较小,涨价空间若达到 20-40 元,则年内价格有可能高过去年高点,全年均价实现同比增长 10 元左右。
华北地区产能利用率较较低,近年新增产能释放和竞争格局导致区域 2010 年后水泥价格一路下行,山西、内蒙等地受到需求疲弱和供给过剩的双重冲击,景气度一路下行。2016 年 4 月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重组开始后,双方同时公布 5 月起华北水泥涨价 50 元/吨,涨幅达 30%。重组后金隅冀东对熟料资源掌控确有改善,但市场担忧区域内中小产能借提价死灰复燃。华北地区下半年供给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因在于冀东和金隅对市场是否能实行结构性掌控,也即在部分地区打压小产能的同时在其他地区自律提价保证业绩;外因在于低标号水泥取消政策和行业环保政策能否如期落地,提升行业集中度。
冀东、金隅各地熟料份额占比
冀东、金隅在京津冀地区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自 2011 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行,水泥吨成本不断回落,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水泥价格走低。2016 年以来煤炭价格呈现触底企稳现象,而且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较水泥行业彻底,因而成本下降红利恐难持续。
水泥成本变动主要因素是煤炭
动力煤价格恐见底(元/吨)
2006-15年间全国水泥吨净利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据判断,水泥与煤炭价格在2011年后始终处于同步下降的趋势,且2012-14 年间水泥价格与煤炭价格下降幅度基本趋同,2014年至今水泥供需情况恶化较煤炭更严重,煤炭价格下降有限,因而水泥吨净利下降较快。预计 2016 年全国全年水泥均价与去年持平,动力煤价格波动有限,年内水泥吨净利有望保持,如果供给侧收缩到位,则行业业绩弹性主要从价格而非成本而来。
近年全国水泥吨净利持续走低(元/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