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资银行发展趋势预测
2010/8/30 17:38:4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资银行发展趋势预测事实上,危机笼罩下的中国的银行业近年来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速度。全球排名前十的银行中,中资银行占了三位,分别为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二的中国建设银行以及排名第五的中国银行。但在体制机制和经营效率等软实力方面,中资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面临着市场化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提升后危机时代的竞争优势,探寻中国银行业创新转型的路径成为热议话题。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表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亟待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本质量、实行资本节约型业务模式将是未来银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本身也应练就一身适应多种环境的竞争力与灵活敏捷的适应力,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模式,远离潜在的风险。
在新的金融环境下,中国的银行业不仅要关注包括结构调整在内的宏观经济新形势,而且还要适应银行业监管变革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从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整合。从业务角度来看,银行需要实现可持续的获利增长,寻求可变的收入来源,并提供不同的客户服务和持续的产品创新,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
此间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成功转型,意味着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下一阶段银行业获取竞争力、实现转型的重点主要聚焦在两大核心领域:一是在自身和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关系方面进行转型;二是重建核心流程及基础架构支撑方面的转型。其中,客户需求成为零售银行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需要通过五种方式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包括:新技术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金融行业内合作创新、国际化创新和跨行业合作创新。
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此间认为,目前,国际性的大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平均水平在40%到50%之间,而该比例在我国银行业仅为25%左右,零售业务将成银行业战略转型主攻方向之一。
王滨指出,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努力抓住核心,打造特色,拓宽路径,夯实基础,推进经营模式的转型,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抓住核心就是以客户和银行的价值增长为核心,注重提升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和价值形。打造特色,就是通过适度差异化的定位,建设财富管理特色,逐步培育独特、不易被模仿的竞争优势。拓宽路径,就是坚定走国际化和综合化两条道路,着力提升对新市场、新领域的拓展能力。夯实基础,就是不断巩固风险控制、人才和信息化三大基础设施,为经营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
10月30-31日,“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来自欧洲和中国金融界、能源界、文化旅游界、传媒界的大鳄精英将莅临论坛,就金融业创新发展、金融监管、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中国碳金融市场构建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易会满认为,中国银行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应注意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如何加快信贷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二是怎么样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转变;三是进一步加快从本土银行向国际化银行的转变;四是如何加快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
显然,由于增长模式的固化,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亟待突破,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谋求变局的转型之路将异常艰难。而“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举办,必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使欧洲的经典银行模式成为中资银行转型的参考样板。
据了解,在2天会期里,“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举办金融、能源、城市、文化与旅游、传媒等5个“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峰会”,还将举办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论坛、全国金融办发展论坛等2个论坛。此外,第5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也将同期举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0-2020年中国缝纫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下一篇:国内钢价波动情况预计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