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7/6 10:58:2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 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 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 万亿元,到2016 年,规模将接近5.5 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
2009—2014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结构(单位:亿元)
2009—2014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二、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互联网思维
1、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2、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 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 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3、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 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4、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5、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6、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